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人小故事之十八:上学和就业感受两代日本人的不同

(2020-05-13 10:41:53)
标签:

名古屋

鹿儿岛

留学日本

日本社会

日本欧巴桑

分类: 华人小故事

 

华人小故事之十八:上学和就业感受两代日本人的不同

“不一样,真就不一样。”

2002年到日本的老留学生孙航,是这样跟记者说的。

他到日本的第一站,是西乡隆盛的故乡——鹿儿岛,一个传说中人人都是酒豪的地方。

刚到语言学校一个星期,学校就为新生们举办了欢迎会,会场上来了很多欧巴桑,为的是认领干女儿、干儿子。

“这是什么操作?”记者听得有些迷糊。

原来,当地为了支援亚洲国家的留学生,每到新生报到的季节,便会面向社会募集欧巴桑,与新生们一对一的结成“校外母亲”的协助关系。

这些“校外母亲”会在周末、节假日邀请留学生到家中做客,或者带着留学生跟自己的家人、朋友一起聚餐。当留学生购买手机或租借房屋需要担保人时,一般也是请“校外母亲”帮忙。生活上有什么苦恼,身体上有什么不舒服,都可以找“校外母亲”商量。

据孙航回忆,有时候还会出现想做“校外母亲”的欧巴桑多,而留学生不够分的情况。这些欧巴桑最年轻的也在65岁以上,她们尤其喜欢中国留学生,因为汉字相同,有共通话题。她们当中的一部分人还是在中国东北出生的,日本战败后才随父母回国,还留存着幼时在中国大地上的生活记忆。

孙航会下围棋,为此成了当地的一个“小名人”,常有老年人邀请他去公民馆对上几局,并给他一些零花钱,有时候是1000日元,有时候是3000日元,说是“拜师费”,还一本正经地管他叫“孙老师”,送他水果、便当、饮料,有时候还会送来几条刚钓上来的鲜鱼。

孙航告诉记者,聊天时说到中国,大妈们往往沉浸于往事,说自己小时候在中国吃过什么,玩过什么,认识了哪些中国小伙伴,脸上茫然若失;大爷们则爱谈论中国的孔子、孟子、三国志、周恩来、吴清源,一脸的向往与尊敬。

大学毕业后,孙航去了名古屋一家汽车公司,一起入社的还有9名日本人应届毕业生,一名尼泊尔留学生。“到了名古屋,跟同龄人一起工作才感觉,自己根本就不是什么‘香饽饽’。从前我放假回国,到处说日本人喜欢中国人,现在我不敢那么肯定了。”

在公司里,大家对于孙航的中国人身份不置可否,虽然也一起聊天、吃饭、旅行,但同事们绝不主动提那些跟中国有关的话题。甚至有公司前辈热情地拍着他的肩膀说,“孙桑工作努力,人品好,我们都很喜欢你,我们从来不把你当成中国人。”

已经成为部门主任的孙航,现在也保持着给鹿儿岛大爷大妈们打电话问候的习惯,“他们都说我真了不起,一个中国人在日本的大公司里做到了主任。”

“你看,在鹿儿岛吧,大家因为我是中国人而喜欢我,在名古屋吧,大家因为喜欢我所以不把我当中国人。”孙航无奈地对记者说。

在鹿儿岛学习、生活的那6年,让孙航不知不觉间学到了一口的老年人用语,这使得他直到今天都被同事们取笑,“就跟个欧吉桑似的”。

每当听到这句揶揄,孙航不怒反笑,脑海里浮现的都是动人、感人的回忆。 (本文作者系《日本新华侨报》记者  张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