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司马迁二十四史史记五帝本纪精神信仰 |
分类: 蒋谈廿四史 |
——读《史记》卷一《五帝本纪》随笔
我又一次焚香,点茶,怀着恭敬的心情,重读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是在2020年4月。具体的日子,我也清晰地记着——4月7日,那是针对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拖延一个多月后发布“紧急事态宣言”的日子,“日本版”封城从此启动。
也许是在这样境遇下的重读,我的关注重点就与大学时代与恋友一起初读《史记》有所不同。过往,读《史记·五帝本纪》的第一位人物——黄帝的时候,他的站位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这次,我发现司马迁用大量笔墨着重描述了黄帝的“习用干戈”、“修德振兵”,与炎帝大战于阪泉,与“最为暴”的蚩尤战于涿鹿,最后统一了中原部落。这样说来,黄帝是“战神”还是“和平使者”?或者说“战神”与“和平使者”从来就是一个人物的两个侧面?这样说来,中华民族的统一、中国地域的统一,从历史之初就是凭借战争赢来的?这是一种历史的昭示?还是一种历史的谶语?
我近年来对道教产生浓厚兴趣。也知道道家把黄帝即位的公元前2697年视为“道历元年”。读葛洪的《抱朴子》,内有“黄老玄圣,深识独见,开秘文于名山,受仙经于神人,蹶埃尘以遣累,凌大遐以高跻,金石不能与之齐坚,龟鹤不足与之等寿”的语句。读《庄子·大宗师》,内有“夫道,有情有性,无为无形,……黄帝得之,以登云天”的记叙。其实,我之所以对道教感兴趣,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广袤贫瘠的黄土地上生发出来的“本土宗教”。中国有一句俗话叫作“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实际上中国人喜欢念的是“外来的经”。都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我们许多时候是把“世界的当做民族的”了,看看道教以外一些宗教在中国的发展,怎能不令人感慨万千?!正因为这样。我更愿意把黄帝看作是中华民族宗教、思想的“始祖”。至少,他应该是中华民族精神信仰的源头之一。
谈到中国历史的开创人物,许多人知道“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的名言,认为中国历史应该从盘古开始讲起。但是,我认为盘古的传说虽然很磅礴,有气势,却无法摆脱神话的色彩。如果我们把中国以及中华民族的历史开端都缠绕在神话上,就会形成一种历史虚无主义。所以,我坚持中国历史的开创性人物,还是应该像司马迁一样,从“五帝”开始讲起。而位于“五帝”首位的就是“黄帝”。
感谢司马迁忍,当年你辱负重撰写了被鲁迅先生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感谢司马迁,当年你以“史学创新”的精神,在“二十四史”的首部之作《史记》里面刻画了中华民族的创始者——黄帝。
我,敬重黄帝,更敬重司马迁。(2020年4月7日写于日本东京“丰乐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