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充分展现“丝路文化”的双向性与多样性——评《昆仑之西——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精粹》

(2020-01-04 12:08:24)
标签:

昆仑之西

平山郁夫

丝路文化

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精

分类: 日本天天“蒋”

——【日本天天“蒋”2020年1月4日(星期六)篇】 

充分展现“丝路文化”的双向性与多样性——评《昆仑之西——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精粹》

至少,在中国社会上,往往一句话,就是一段历史的概括。比如,“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讲的就是中国大清王朝初年“文字狱”的一段历史。有意思的是,到了今天,许多中国知识分子不说“读书”,也说自己只是在“翻书”了。以往,“翻书”有审查的意思;今天,“翻书”已经成为快速浏览的代名词了。不过,我坚持认为,有些书是可以一“翻”而过的,有些书则是必须耐心阅“读”的。比如,我眼前这本日本黄山美术社编辑的《昆仑之西——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精粹》(上海书画出版社,2019年11月第一版)就属于需要“读”的书籍之一。

凡是熟悉中日文化交流史的人,凡是熟悉“丝绸之路”文化史的人,就没有不知道当代日本著名艺术家平山郁夫先生的。正如为《昆仑之西——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精粹》一书作序的北京大学教授林梅村所说,“平山郁夫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毕生致力于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他把对中国文明的热爱倾注到丝绸之路的文物收藏上”。此语也可以看作是对平山郁夫先生一生评价的画龙点睛之笔。对这样的人物,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了解,而《昆仑之西——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精粹》一书则已经成为深入了解平山郁夫先生的路径之一。


充分展现“丝路文化”的双向性与多样性——评《昆仑之西——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精粹》

读一本书,如果其内容只是旧有知识的再现,让读者感到像“复习”一样,就会情不自禁的慵懒生倦。反之,如果其中一些内容鲜为人知、甚至颠覆一些传统定论,让读者从中获取新的知识,那就会被多次阅读乃至珍藏。平山郁夫先生的长儿媳、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馆长平山东子为该书写了一篇“寄语”,其中透露到,平山郁夫先生的这些收藏,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在当时,开展收集的原因是平山夫人为了更近距离地接触到美术品、更切身地感受到货真价实的美”。读到这里,我有一点像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原来如此!平山郁夫先生收集丝路文物的直接动因是源于夫人的建议!这也就难怪平山郁夫先生从“1960年代末开始的五十多年里,在其夫人美知子的陪伴下,曾先后一百五十多次踏上丝绸之路之旅。”这种“揭密性”的寄语,会燃起读者阅读此书的欲望,在每一幅藏品照片之前细细端详,甚至去猜想它是不是在夫人的建议下收藏的;这种“揭密性”的寄语,还会让读者再次感受到“家和万事兴”,这种“兴”的里面还有文化宝藏的积聚。

《昆仑之西——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精粹》一书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前三部分是平山郁夫夫妇收集的藏品,来自于环地中海地区、两河流域及伊朗地区、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印度地区,第四部分是平山郁夫的绘画,最后还有“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介绍”。我个人对艺术史并不熟悉,细细阅读这些藏品照片的时候,心中时常会有一种地动山摇的震撼,一种万丈波澜的兴奋,一种狂飙飞卷的激动。在今天这个讲究“无图无真相”的时代,这些藏品照片还原的何止是揭开历史之谜的真相,更昭示着历史并不会一帆风顺的未来。

 

充分展现“丝路文化”的双向性与多样性——评《昆仑之西——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精粹》

 

或许是长期在日本学习、工作、生活的原因,我对藏品照片涉及到日本的部分也非常有兴趣。比如,该书第111页“女神像供奉饰板”的藏品照片,写明“该饰板刻画的是印度教中代表爱、美与丰收的女神吉祥天女,传到日本被称为‘吉祥天’。”其实,即使到现在,在日本的大街小巷也经常可以看到供奉“七福神”的寺院,而“七福神”之一就是来自印度的“吉祥天”。在这里能够看到来自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世纪的“源头”,怎么能不兴奋呢?

我在日本东京池袋的居家附近,有著名的“鬼子母神社”,据说日本人是从平安时代(794——1192年)开始信奉的一个能够带来安全孕育孩子的神。而《昆仑之西——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精粹》第146页的“鬼子母与般阇迦石雕”的藏品照片,虽然没有写明具体地区,但把“公元2世纪——公元4世纪”年代标记出来,同时写明“石质,怀抱孩童者为鬼子母神(科梨帝),是丰收、多产的女神。另一位是其丈夫般阇迦,既是武神也是财富之神。他们常表现为与孩子在一起的夫妇坐像。”看到这些,我又去了一次位于东京池袋的鬼子母神社,结果发现这里的“鬼”字上面是没有那一“撇”的,据说是日本人引进的时候不喜欢“鬼”上面的那个“角”,因此就把那一“撇”去掉了。看看,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是会做适合国情的演绎的。

 

充分展现“丝路文化”的双向性与多样性——评《昆仑之西——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精粹》

阅读《昆仑之西——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精粹》,可以感受到“丝路文化”传播的双向性与多样性,它不是单向的出口与进口,而是一种双向的文化交流,而文化惟有双向交流才会产生韧力;它也不是仅仅影响中国,同样影响到日本。这对于目前日本人经常问询的“日本在不在‘一带一路’上”的问题,应该是做了一个非常有权威、有学术、有自信的回答。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明瞭如此,《昆仑之西——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精粹》这本书,是不能一“翻”而过的。(本文作者系《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总编辑  蒋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