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书写当代中国人留日精神史的空白——评严安生《灵台无计逃神矢——近代中国人留日精神史》

标签:
严安生近代中国人留日精神史灵台无计逃神矢杨联升留学日本 |
分类: 日本天天“蒋” |
——日本天天“蒋”【10月12日(星期五)篇】
我手中的中文版严安生著、陈言译《灵台无计逃神矢——近代中国人留日精神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1月北京第一版),源于日文版严安生著《日本留学精神史——近代中国知識人の軌跡(岩波书店,1991年12月第一版)。也就是说,严安生先生——这位当代中国比较文化学学者,他的这本著作是自己首先用外语——日文写成、然后由学生翻译成为母语——中文的,首先是在异域——日本出版的,然后“引进”到祖国——中国出版的。
这究竟是顺序上的颠倒,还是一种本末倒置?都是不能简单下结论的。但是,这种“出口转内销”出版方式与过程,不但成为当代中国出版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无疑会构成本书的一个“欲读点”。
我的外祖父杨联陞上个世纪40年代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我的祖父蒋鹤斋应该也是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到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留学。我自己是1988年负笈东瀛,至今已有30年历史,其间最初6年是在“自费留学生活”中度过的。因此,不谦虚地说,我处于一个“留学世家”,对“留学精神史”有着诸多的体验和体会,自然对这本叙述“近代中国人留日精神史”的著作有一份特殊的亲近感。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应该成为中国所有留日人员的一本“必备书”。
或许,严安生先生这部著作,首先是为日本读者写的,想给日本读者看的。而一部抱有这样目的出版的书籍,如果没有新的观点和新的史料,在日本这样的“出版大国”同样是难以出版的。反过来说,这部著作能够在日本顶级出版社——“岩波书店”出版,在观点和史料上至少是经得起日本读者推敲的。这可以称为本书的第二个“欲读点”。
严安生先生在本书中不仅写到了“留日精英”,也写到了“留日草根”。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应“出国潮”曾经出现过“留日学生热写”,有小草著《留学日本一千天》(世界知识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吴民民著《中国留日学生心态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10月第一版)、曾樾著《日本啊,日本——自费留学艰辛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12月第一版)、王玉琢著《异国沉浮——中国留日学生大特写》(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一版)、奇凡著《让我说几句——留学日本》(作家出版社,1997年8月第一版)。这些书籍注重写实,与严安生先生的《灵台无计逃神矢——近代中国人留日精神史》,在写作目的的追求上有相似之处,遗憾的是学术性不足。眼看着当代中国留学生留学日本的历史将近40年了,仍然没有一本近似内容的书籍可以与严安生先生的《灵台无计逃神矢——近代中国人留日精神史》比美。
怎么办?只好先读严安生先生的《灵台无计逃神矢——近代中国人留日精神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