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无人驾驶汽车网约车国土交通省日本社会日本出租车 |
分类: 日本天天“蒋” |
——日本天天“蒋”【8月17日(星期五)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出租车行业正在迎来大变局。日本国土交通省的资料显示,1989年日本出租车的运送人次约为33亿,2016年已经减少到15亿,下降了56%。20多年间,日本出租车的运送人次逐年减少,并且呈现出继续的趋势。
另一方面,日本的出租车数量并没有大的减少。1989年,日本出租车数量约为26万台,2016年为23万台,减少了9%左右,与运送人次减少56%的数据存在巨大差距。那么,问题出在哪?
日本国土交通省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日本的出租车公司共有6456家,个人出租车为3万8112辆,从业者达到35万7054人。而且,相关需求达到1万6753亿日元,市场并不小。日本出租车运送人次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效率,空载率太高,没有充分运用运力。
2018年2月,中国网约车公司滴滴出行与软银公司合作,向日本出租车业者发出了合作的邀请:“滴滴与软银将利用以深层学习为基础的智能软件,让日本出租车的调配变得更加合理化,以提高出行者的利用率。我们将构筑面向日本所有出租车业者的开放、中立平台。”此后,滴滴与软银一直在日本推动此项业务,已经开始改变日本出租车市场的版图。
从世界的发展趋势来看,率先接受智能系统并能与平台有效对接的出租车业者无疑将抢得先机,而对应迟缓的业者则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命运。但是,日本业界却对出租车智能平台存在很多反对的声音。比如,采用智能平台后,市场上将不再需要那么多出租车,将导致几万甚至十几万从业者失业。此外,日本最大的出租车公司占有的市场份额不到4%,一旦滴滴与软银引入智能平台,甚至可能获得百分之几十的市场份额,形成垄断。还有平台业者的培训与安全教育问题等。
其实,随着无人驾驶汽车研发及应用的快速推进,不久的将来,路上行驶的出租车很可能大多是无人驾驶汽车。即使没有智能平台,日本出租车业者也面临着另寻职业的问题。智能平台更能与无人驾驶汽车融合对接,无疑是更适应新时代的业态。至于市场份额问题,一旦滴滴与软银的智能平台被市场广泛接受,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日本,肯定会有更多投资者整合资源,开发出新的智能平台,展开竞争。至于出租车业者的培训与安全教育问题,可以由平台聘请专业的培训机构开展,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
不少人认为,在日本推动日本网约车,最大的障碍是人口结构及民众意识。由于人口老龄化,日本一向被看作“网络时代的差等生”。其实,情况或许并非如此。虽然年轻人一向被看作网络时代的主力军,但是日本的情况有点特殊。日本网购的消费者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六成,日本老年人拥有智能手机的比率也超过70%。由于经济实力雄厚,日本老年人在网购金额上甚至超过年轻人。网约车与其它电商产品并不存在本质区别。日本老年人既然能接受网购,对于便利出行的网约车同样不会排斥。
目前,制约日本网约车发展的,可能是日本社会对于共享经济的态度。由于日本企业比较缺乏创新力,最先在日本市场推广共享经济的企业,往往是外国企业。而日本因为担心本国市场被抢占,往往对这些外国企业设置了或明或暗的各种门槛,以保护本国企业。对于外国企业在日本推广的网络支付平台、共享单车等,日本政府与企业都不积极。
其实,共享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共享”。共享全球市场,共享发展机遇,才能让日本企业融入网络经济时代的世界体系中去。如果日本社会将本国企业看作“温室里的花朵”,想尽办法为其遮风挡雨,只会让其丧失一次次成长机遇,陷入被网络时代淘汰的窘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