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铃木汽车日本铃木昌河铃木汽车企业日本企业 |
分类: 日本天天“蒋” |
——日本天天“蒋”【6月27日(星期三)篇】
一个震撼的消息在中日两国汽车市场的上空悠然回荡。6月15日,日本铃木汽车宣布将自己所持有的46%股权全部转让给合资公司之一的中国江西昌河汽车,并与江西昌河汽车解除合资关系,一个标志性的中外合资企业——江西昌河铃木汽车责任有限公司将不复存在。
问题是,在国际汽车企业都非常看好深具潜力的中国汽车市场的关键时分,在中国曾因为生产出最便宜汽车而“人气”爆棚的日本铃木汽车为什么突然要和“昌河”分手呢?
其实,这个问题要回答起来也是非常简单的,无非还是大唐诗人白居易所说的那句“商人重利轻离别”。
但是,如此简单的回答似乎有点把复杂问题过于简单化了。如果认真梳理一下,这次的“分手”,应该还有几个不容忽视的要点。
首先,铃木汽车在中国陷入生产和销售两方面的困境。从生产方面来看,2017年,铃木汽车与持股50%的另一家合资公司——重庆长安汽车生产的车辆数比巅峰时期2010年的产量下降了70%,只有8.6万辆。从销售方面来看,销售量连续3年暴跌,2017年的销售量竞比2016年下降了30%,只有10万辆。
其次,铃木汽车无法适应中国新时代社会的消费变化。中国GDP在2010年超过日本以后,消费者的收入持续增加,消费者的汽车购买倾向也不断改变。以往,消费者喜欢日本汽车的小而精,铃木的小型车受到特别的青睐。现在,消费者腰包鼓起来以后,开始喜欢日本“大而华”的车型。而丰田汽车、本田汽车等针对此中国消费者推出各种车型,使其可以由更多的选择,铃木的小型车自然受到冷落。表面上看,这是铃木车型单一的结果,实际上是铃木为自身无法适应中国消费市场而“买单”。
再次,就是近年来中国政府为了打好防治环境污染的攻坚战,鼓励外国在华汽车企业生产节能环保汽车。日本许多在华汽车企业应声而和,不断推出具有新技术含量的节能环保汽车,但铃木汽车却一直没有大动作和大作为。这样,铃木汽车在政府、市场、消费者眼中自然渐渐地被“边缘化”,在中国市场受到冷遇也就成为早晚的事情。
2012年,日本铃木汽车几乎因为相同的原因撤离美国市场。2018年,日本铃木汽车在中国市场面临困境。这件事情,不应仅仅成为日本铃木汽车的心头之痛,也应给成长中并走出去的中国汽车企业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