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社交媒体为何沦为“夺命凶器”

(2018-03-14 09:33:02)
标签:

网络时代

主动自杀

被动自杀

自杀防范

网络暴力

分类: 日本天天“蒋”

——日本天天“蒋”【37日(星期三)篇】

 

日本社交媒体为何沦为“夺命凶器”

  互联网时代,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社交媒体,其实还有着非常“凶残”的一面。近年来,就在日本采取各种措施不断降低成年人自杀率的同时,未成年人自杀率又开始飙升,成为日本防范自杀工作中的新课题。最近,日本警察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1月至11月,日本未满20周岁(日本以20周岁为成年标准)的自杀人数达到516人,同比上升了6%

  日本未成年人自杀的原因中,来自社交媒体的“致命诱惑”及网络暴力,位居首位。日本社交媒体的无序及混乱,让辨识能力偏弱的未成年人屡屡成为受害者,并产生了大面积的自杀扩散效应。

  201710月,日本神奈川县座间市的一间公寓内发现了9具遗体。日本警方经过调查,最终逮捕了犯罪嫌疑人白石隆浩。白石就是在社交媒体“推特”上,以“上吊士”的名义,不断寻找到有自杀念头的年轻人,通过接触与引诱让他们成为“待宰羔羊”,最后以杀害这些人来满足自己的变态需求。除了白石这种“独狼”式的变态杀手,日本社交媒体上其实还有数不清的自杀群组,宣扬结伴自杀、集体自杀等,让很多原本还在犹豫和纠结的自杀倾向者,很快走上了不归路。

  在“主动自杀”愈演愈烈的同时,日本社交媒体导致的“被动自杀”也接近失控状态。很多人将社交媒体当作网络欺凌的新平台,导致不少未成年人自杀。这些社交媒体上充斥着“追杀某某”的群组。一些被欺凌者的个人信息和活动轨迹,被“实时跟踪”,各种漫骂及“爆料”,一步步将被欺凌者逼入绝境。即使转校和搬家,这些群组也不会消失。一些被欺凌者不堪其扰,最后只得选择自杀来解脱。日本媒体的统计显示,2006年至2015年,因社交媒体被欺凌而自杀的人数占日本总自杀人数的33%,且逐年呈上升趋势。受此影响,2016年社交媒体LINE公司曾面向各个学校开展1500次以上的演讲及课程,告诫学生不要在社交媒体上“施暴”,可是收效甚微。

  与此同时,日本自杀防范部门在滚滚向前的互联网时代,依然死守着谈心电话及咨询窗口,防范自杀的对策无视社交媒体,在防范青少年自杀方面几乎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日本年轻人的自杀率长年居高不下,自杀已经成为年轻人死亡原因之首,“老一套”的预防对策完全不能适应新时代。如今,日本年轻人自杀的相关预警信息,集中反映在各种网络论坛及社交媒体上,而日本的预防部门还等在电话与窗口前,显然南辕北辙了。

  成长于网络时代的日本年轻人,习惯通过网络来发声。而其中有自杀倾向的人,更是不擅长通过电话及面对面来倾诉自己的苦恼。网络论坛及社交媒体,往往成为他们宣泄心中苦闷的最重要渠道。日本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最初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想自杀的人中,实际上只有四分之一的人真正有自杀的打算,更多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出这种信息,其实只是一种遇到重大坎坷时的求助信号。可是预防部门没有关注这些网络信息的体制,得不到救助的自杀倾向者因此越走越偏,甚至最后在社交媒体上结成自杀群,抱团走上不归路。而对于这种“无视”,甚至有相关援助人员表示“不熟悉网络”“不知从网络何处获取这些信息”……

  跟不上时代,有时候影响的是人的前途,而有时候却能要人命!互联网时代,日本如果不能实时“升级”自杀对策,恐怕会让十几年防范自杀的努力前功尽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