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产物日本大学生不会用电脑

标签:
日本大学生电脑操作应届毕业生电脑软件日本社会 |
分类: 日本天天“蒋” |
——日本天天“蒋”【1月30日(星期二)篇】
最近,日本的大学生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叫苦。大学毕业生的论文和就职活动几乎在同一段时期进行,如临大敌。但事实上,真正的敌人并不是这两件事情有多难为他们,而是日本大学毕业生在这段期间比平常任何时候都更经常操作电脑。
许多在准备论文和就业面试的大学生都在指导老师的指令下笨拙地操作着电脑。你或许很难相信,“我不会用word文档啊”,“我不会用Excel啊”等抱怨竟然出自这个在各种电子产品的浸泡中长大的一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神户市某大学的一名大四男生说,“我从高一开始就开始用手机了。手机键盘用起来比电脑键盘更方便。自那以后,如果需要在网上检索什么资料,发送邮件之类的事情我都用手机做。到现在,我都快忘记键盘上各个键的位置了。罗马字和平假名片假名的切换,我都要想一会儿。”
这种例子绝对不是少数。其实许多大学毕业生曾经在中学时代学习过电脑,家里也都有电脑。但如今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的普及,网络和即时通讯工具的覆盖面越来越广,电脑的作用显然已经不及当初,使用频率亦然。
目前,许多公司在录取应届毕业生之后,在新人入社的研修课程当中还会加入电脑操作的指导。比如商务资料一般需要哪些软件,软件各种功能的详细使用说明等等。有一部分学生希望在进公司前就能够熟练掌握,还会参加当地政府为市民开办的补习班,或者商业补习班。
这种情形对于中国大学毕业生而言也绝对不陌生。大学生忙着写论文的时候,论文内容本身的确头疼,但是学校、学院给出的论文格式也是一个难题。在网上搜索如何能达到格式要求花的时间相当长,当然还有很多是“无解”的,只能求助他人。
从当初人们感慨现在的孩子们都已经不太会写汉字了——因为总是使用键盘、鼠标、显示器。依赖电脑让人们丧失写字的能力,被日本成为“汉字离”,由此引发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和担忧。中国为此还推出过一场汉字大赛,以促进人们对于汉字对于文化重要性的认知。
现在,当人们连在电脑上输入汉字都显得笨拙,使用电脑的软件也变得迷茫的时候,似乎不得不承认,另外一个时代已经接近大家了。那就是一步一步踏入手机、平板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时代。当然,前提可能是软件硬件更进一步的“进化”和普及。
人们踩着美好的技术阶梯一步一步向上爬的时候,自然会有变化。怎样的技术更容易地达到目的,就会倾向于怎样的技术。在这个过程当中,人们的工作效率、生活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当然,电脑操作作为一门技术,也是工作必须的技能,努力学习一番也无不可。
在中国的微信出现之后,许多不会打字的父母们开始可以即时、流畅地和子女沟通。因此,笔者认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烙印,无需评判孰优孰劣,享受其带来的优势,生活下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