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天“蒋”【10月27日(星期五)篇】
中国首都北京的出租车司机素有“侃爷”的雅号,初来北京旅游的游客们恐怕都深有体会。刚一上车,从祖国天南海北的大好河山、到北京胡同的经典小吃,从国际形势的变化、到今天营业的收入,这群“大叔”们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保证从上车一路聊到下车。甚至网络上还出现了“为了多聊天,北京出租车司机不收费免费绕路”的段子。同样是一国的古都,日本京都的出租车司机也有着类似的传统。京都的出租车行业普遍认为,为乘客介绍京都沿途的名胜古迹和推荐当地的美食、文化也是出租车服务的一部分,这样的传统已经被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们传承了数十年。然而,这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在成为传统的同时,也的确让一些不擅长交际的乘客感到了不适。于是,京都的一家出租车公司决定为此进行一些改革。
京都某家出租车公司决定每日在市场上投放十辆“无声服务”的出租车。在车辆的副驾驶座位后贴着相关海报,上面写着“正在试验无声服务”、“提供安静的车内环境”等标语。在客人上车后,除去寒暄、询问目的地和回答客人的问题等必要的话语外,该出租车的司机不会多说一句话。
据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近期,在得到了在车内放置摄像机的许可之后,京都放送局的记者追踪了几例乘坐“无声服务”出租车的乘客。其中一位男性乘客在上车之后,首先向司机传达了要去的地点,随后一直静静地望向窗外,在到达目的地之后付款下车,全程没有多说一句话。该名男子在下车后受到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自己在车内可以集中精神思考工作商谈的步骤,给予了“无声服务”出租车很高的评价。可是,也有与之截然相反的评价。另一名来自东京的年轻女性到京都出差时,阴差阳错地坐上了“无声服务”的出租车。最开始她还在低头看自己的手机,但是没过一会儿,她就主动向司机挑起了话题。原来是她正在为自己的五脏庙找祭品。司机听到她的问题后,向她推荐了一家京都有名的拉面店。这名来京都出差的女性在下车后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情况不同,乘客有想要说话的时候、也有不想说话的时候,如果在想说话的时候能及时得到回复是最好的了。
那么,出租车公司方面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事实上,这个服务的创意来自于同样是服务业的品牌商店。一些商店会为顾客提供不同颜色的购物筐,顾客可以通过挑选不同的颜色,向店员表示“需要导购”或“不需要导购”。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节省了商店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也为顾客创造了更加轻松自在、选择多样化的购物环境。可以说,是购物体验的重大进步。在国内,类似的服务从单纯的购物筐进化成其他可爱的饰品,例如在北京西单的时尚品牌店,你会发现有的店铺为顾客提供不同颜色的手环,有的店铺为顾客提供不同颜色的立体发卡等。而在日本,今年5月,某家品牌商店首次导入了这项服务。顾客可以选择特殊颜色的购物袋来表达自己“不需要导购”的需求。对于日本这个“社交恐惧症大国”而言,这样的服务一登场就得到了广泛好评。尽管社会上也存在着“这与店员的职责不符”等反对声音,但利大于弊,该品牌店决定今后会扩大该项服务的覆盖范围。京都的这家出租车公司的社员会议上,员工们发言说,“最近在出租车内看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乘客越来越多,如果和他们聊天的话会不会被认为很烦人?”于是,经过详细的讨论,该公司就参考了这种无声的服务,并决定开始试验运营“无声服务”的出租车。
在试验运营了两个月后,“无声服务”出租车成为了一个小小的话题。不光公司收到了许多邮件,网络的论坛和社交媒体上也有着不少的讨论。公司对这些意见统一整理分析,得到了预想之外的好评。为了能够更好地提供出租车服务,该出租车公司将乘客们的意见整理成册子,放在公司的食堂内,供司机们阅览。
出租车公司的社长筒井基好在媒体上表示,在出租车接客的时候,司机和乘客聊天是服务的第一步。尽管迄今为止大家都这样认为,但是照顾到乘客本身的需求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为了给乘客创造更加舒适的乘车环境,京都的这家出租车公司做出了和日本其他公司不同的选择,让司机大叔主动把嘴闭上。
如今在世界各地,提供“不需要导购”选项的品牌商店越来越多,日本京都甚至把“无声服务”扩展到出租车领域。从顾客的体验度来看,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