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0》渲情暴出的本质弱点

标签:
原因弱点本质我不知道情节 |
分类: 日本天天“蒋” |
——日本天天“蒋”(2月8日篇)
上星期天晚上,途经池袋电影院时,我看见售票处外面排着长长的队伍。原来,这里也在上映票房走红的《永远的0》。我知道,新年期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看了这部电影,于是,围绕着这究竟是部反战还是主战影片的争论就没有停息下来。我呢,自然也想一看。但是,连晚上8点40分的票都买不到了。
我执意地还是想看这部电影。其原因之一,倒不是因为关注它的反战与主战,因为我知道这种争论在1945年日本战败后就不曾消失过。我更喜欢这部电影的名字——《永远的0》,颇有禅意。人生,从0出发,有的人转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圈,有的人转了一个恢宏气势的大圈,但绵延最后的归结,还是0。我不知道同样喜欢坐禅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此有什么看法。
或许因为日本防卫省在这部影片长长一串的“协力”者位居第一位,整部电影都有大片的气势。颜色,各种颜色在我的眼前不断地变换,而我感受最深的颜色则是——绿色的“零式”战斗机在天空中寻敌翱翔,不时地喷发出红色的火焰,不时地机尾冒出滚滚的黑烟,不时地栽进蔚蓝色的大海。是的,这可以称得上是“战争美学”。对此,好战者看后,可以有打了鸡血般的亢奋,和平者看后,应是为之心颤的。
两位年轻的姐弟,为了探寻作为“神风特攻队”队员死去的祖父宫部久藏的真相,千辛万苦地去拜访当年一个又一个侥幸活下来的“老兵”。他们当中有的人是大企业老板,有的人在病榻上残喘,有的人是黑社会的头目,有的人在自己的家中延年。每个人的态度不同,讲述的故事不同,由此构成色彩斑斓的“战争观”。此外,由此带来的历史传承,也就有不同的结果。
整部影片里面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亲情故事、爱情故事、悲情故事、绝情故事,把日本人善于讲述“战争故事”的特长淋漓尽致地发挥到极致。有人曾在网上说,“不带一叠纸巾是无法看完这部电影的”。但是,这些所有渲情故事的特点之一,就是忽视、无视故事产生根本原因:为什么会发生这样残酷的战争呢?是谁让自己的国民陷入这样悲惨的战争呢?
“我一定要活着回到家人的身边!”被称为“海军第一胆小鬼”的零战飞行员宫部久藏坚守着这样的信念。为此,他屡屡地向妻子承诺;为此,他在大战中总是最早脱离战场。最后,他虽然没有能够逃脱战死的结局,但他用生命的代价告诉今天的人们:活着,就是胜利。发动战争者,就是不想让人们继续地活着。
上司迎面一拳,宫部久藏倒下去,再爬起来。上司接下来又是迎面一拳,宫部久藏又倒下去,抹着流出嘴角的血水站起来。旁边列队的战友们低头咬着嘴唇不敢说话。这一切,都是因为宫部久藏作为教官为死去的战友说了几句公平话。电影中的这个情节告诉人们:战争中,是不许人们发出异样声音的。
战后,作为获救的战友大石贤一郎终于找到宫部久藏的妻子松乃。为了报恩,他要娶松乃为妻,松乃则告诉他:“我曾经被黑社会……”这时,大石紧紧地拥抱着她,不让她再说下去,而是哭着说“我来晚了……”我不知道导演是否想告诉观众:战争如果再不结束,军嫂们可能都会被黑社会……
谁也无法否认,电影具有教育功能。有些电影是正面教员,有些电影是反面教员。当然,这还与每个观众的自身素质有关。我呢,至少感到《永远的0》这部电影,是一个有益的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