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资源山形泡沫经济夕阳产业 |
分类: 日本天天“蒋” |
——日本天天“蒋”(11月24日篇)
在时代翻滚的洪流中,许多老传统、老行当都频临灭绝,比如中国的吹糖人、捏面人,茅山号子、西江月号子等。
而在日本,艺伎这一职业的衰退,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为了吸收新鲜血液,维持特色花柳界,日本各地也是招数百出,目前效果最大的,是把艺伎变成正社员,把专门培养艺伎的“置屋”变成株式会社。
在新潟古町的花柳界里,就存在着一批被称为“柳都”的艺伎。她们都是正规的公司职员,享受带薪休假、健康保险、职工宿舍、产假、育儿假等。
在昭和初期,古町这里曾有过300多名艺伎,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人数却减少至原来的五分之一。还有过长达20年都没出过一个新人的情况,最年轻的艺伎都接近40岁了。再这样下去,从江户时代一直存在的新潟古町花柳界,势必会消失。
艺伎越来越少,越来越老的主要原因,是“置屋”的财力问题。从前,给艺伎提供住所,培养艺伎的“置屋”靠的是地方商贾、土豪地主来支撑。而这种结构在二战后被瓦解,“置屋”老板凭个人财力是支撑不下去的。、
热爱艺伎文化的新潟某会社社长中野进,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由当地企业联合出资,将“置屋”变成一家合资公司。中野说服了80多家企业,一共集资7千万日元,成立了“柳都振兴株式会社”,自己担任社长。在成立一年后,就有了10名年轻的员工,也就是新人艺伎。
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给“柳都振兴株式会社”以不小的打击。为此,2000年,当地又成立了“柳都振兴后援会”,加入该后援会的80多家企业每年每家要一次性支付10万日元做会费。这样一来,“柳都振兴株式会社”每年就能有80到90万日元的固定活动基金。后援会会长、北村制作所社长北村泰作说:“做会员,没有任何特殊的好处,所凭借的,就是想为维护古町花柳界做贡献的心情。”
在日本,料亭和艺伎,往往是花瓶与花的关系,没有花的点缀,看上去再高档次的花瓶,也少了生趣。所以,年轻艺伎的出现,也为新潟的料亭生意带来了活力。从江户末期创业的料亭“锅茶屋”女将高桥墨说:“那些有年头不来捧场的老客户又开始回归了。还有那些带客户来吃饭的年轻老板们,最高兴的就数他们了,说是‘总算见到了比自己年轻的艺伎’。”
“置屋”的公司化,还让很多对艺伎世界有兴趣的年轻人都可以尝试一把。“柳都”艺伎初音一边粉面含春玉手斟酒,一边告诉记者,“自己是在高三那年,通过参加校方举办的就业说明会而走上艺伎道路的。在得知自己是去一家正式的公司上班,既是艺伎又是正社员后,家长也放心,学校指导就业的老师也表示支持。有固定的单位,就算是艺伎,也能申请信用卡了。”
新潟古町花柳界的成功,给许多有艺伎文化传统的日本地方都市以启发和刺激,参考“柳都振兴株式会社”而成立的艺伎支援机构也相继出现。1991年,福冈商工会议所里设立了“博多传统艺能振兴会”,募集、培养新人艺伎,定期举办“博多舞”,开展“体验和博多艺伎一起度过优雅时间”等活动;1996年,山形县成立艺伎培养、派遣公司“山形传统艺能振兴株式会社”,山形商工会议所、观光协会、料亭等都是其后援单位;2012年,岩手县盛冈市设立“盛冈艺伎后援会”,由岩手县知事和盛冈市市长担任后援会顾问,时隔19年为当地培养出了2位新人艺伎;2012年,静冈县商工会议所也设立了“静冈传统艺能振兴会”,不定期地举办“艺伎舞蹈鉴赏会”,制作专门网页扩大宣传等。
艺伎文化,其实在中国唐宋时代就盛行过,朝鲜半岛的高级“妓生”,也同属此类。但能把艺伎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就只有日本。为此,艺伎,也是日本的一个独特的魅力符号,绝无仅有的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