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经济学文胸”不过是个噱头

标签:
幻影经济学交易中已达民众 |
分类: 日本天天“蒋” |
——日本天天“蒋”(5月11日篇)
日本5家大型证券公司日前公布的2012财年年报显示,“安倍经济政策”带动股市火爆,各证券公司业绩迅速回升,总体业绩由上财年的净亏损876亿日元猛增为盈利3013亿日元,3年来首次扭亏为盈。净营业收入总额增幅远超10%。与此同时,日本5大银行集团公布的2012财年合并财报显示,5大银行集团净利润合计约达2.5万亿日元,刷新2006财年以来最高水平。
这里首先要向大家解释一下,“安倍经济政策”促成了日元大幅贬值,在5月10日的纽约外汇市场上,日元兑美元汇率一度下跌到101.98:1,逼近102。但是,为什么日本的证券公司和银行,这些与日元“息息相关”的金融机构却赚到了钱呢?
这是因为,日本对外贸易是以美元结算的。日元贬值,日本企业出口产品价格换算成美元后,日本出口产品相对于进口国产品更具有价格优势。因而,证券投资者便会预期判断日本出口企业业绩将有大幅提升,证券投资者以此为利好的交易活动会出现大幅增加,这样一来,证券公司从投资者股市交易活动中赚取的手续费收入也就相应增加了。
另一方面,在日本,银行利率是非常低的,银行的大部分收入集中在各种中间业务,也就是说,银行是通过收取各种金融活动的手续费来赚钱的。如今股价上涨带动了理财产品畅销,各家银行从中赚取的手续费收入也大幅增加。此外,由于日本央行的货币宽松政策拉动国债价格上涨,各银行在国债销售方面也获利不少。
证券公司和银行集团双双盈利,这对于陷入长期低迷的日本经济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那么,这样的“利好”能否惠及日本民众呢?也就是说,证券公司和银行赚到钱,是否意味着日本的老百姓能有收益呢?
如前面所说,证券公司赚到的钱是基于股票市场中的频繁操作。只要股市活跃,证券公司就会继续“包赚不赔”。而股票交易中有买盘就有接盘,有赚钱的就有赔钱的。所以,老百姓能否在股市中赚到钱与并证券公司的收益业绩无直接联系。
这种存在于金融领域的情形似乎是当前日本经济形势的一种缩影。一方面,日本媒体大肆宣传,拜“安倍经济学”所赐,日元的迅速贬值使得日本出口企业业绩大幅改善,日本上市公司2012财年净利润增加3成。另一方面,人们看到,有关日本企业亏损的相关报道仍然在持续;一方面,日媒的报道称,日本央行推出的旨在终结长期通缩的金融措施正在提振消费者信心,而另一方面,由“安倍经济学”所产生的生活成本激增等负面效应开始影响民众的日常生活。
有经济专家指出,就目前来看,“安倍经济学”中的大规模刺激计划只是在货币层面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反应,而对日本的实体经济帮助并不大。尽管像丰田、索尼这样的大型日企提高了未来的盈利预期,但是,这些盈利或是来自于海外分公司;或是来自于其旗下的金融和保险项目。“安倍经济学”无法阻止夏普这样曾经作为日本骄傲的老牌企业继续出售资产、继续走向衰落。
当前的一些经济数据,或许令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倍感欣慰。黑田行长可以用这些数据作为证明自己业绩的注脚,首相安倍可以借这些数据在即将到来的参院选举中为自己赢得更多选票。然而,下面这组数据则清晰表明,他们的“豪赌”行为已经将日本的国家利益和民众利益绑架在一辆危险的列车上。
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日本国家债务已达991.6011万亿日元。而2012年日本的GDP是475万亿日元,政府债务已超过GDP的两倍。据日本总务省推算,截至4月1日,日本总人口为1.2734亿人,照此计算,日本人均负债已飙升到778万日元。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生产女性内衣的黛安芬国际日本公司近日借“安倍经济学”概念,发布了一款名为“文胸经济学”的非卖品文胸。据称,与日本央行出台的2%通胀目标一致,这款文胸借助内衬椭圆形胸垫,能帮助女性“增涨”胸围2%。
靠塞胸垫增大胸围,这岂不是“自欺欺人”的小把戏。显然,黛安芬公司是以“安倍经济学”为噱头在为自己做广告。而这是否寓意着“安倍经济学”所提出的日本未来经济复苏可能只是一种欺人的幻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