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企业家”风行日本竟为哪般?

标签:
千岁时间间隔车位员工大企业 |
分类: 日本天天“蒋” |
——日本天天“蒋”(11月17日篇)
又是一个周末。但是,对于日本一家广告公司的职员今渡惟勤来说,周六周日两天可不是休闲放松的时候,等待着他的,不是出游、聚餐等娱乐内容,而是大量亟需通过他的网站掌握停车信息以便进行预订的客户。
今渡惟勤在工作之余兼职管理东京羽田机场附近的一个私人停车场,他建立了一个接受车位预订的网站,结果发现点击量比自己预想的要多得多。受此启发,他重新设计了一个网站,专门提供国内各机场附近私营停车场的信息,范围覆盖了羽田、伊丹、关西、成田和新千岁机场。如果有顾客通过他的网站预订了某个停车场的车位,后者的经营公司就会付给他一笔佣金。加上广告费等其他收入,现在他每个月能从这份副业获得大约100万日元的回报。
今渡惟勤的行为绝非个例,事实上,在当今的日本,有相当一部分工薪阶层利用业余时间“炒更”,经营与本职工作或爱好相关的事业,而且内容五花八门,有的人为想加入或组建乐队的人提供乐手信息,还有人创建网站甚至在杂志上开辟专栏发表文具评论。这种既保留主业,又充分有效利用周末等闲暇时间兼职获取收入的创业方式,在日本渐成风尚,有着“周末企业家”之称。应当说,这种现象的产生,有着社会和个人两方面的原因。
随着社会生活渐趋多元化和个性化,无论生活方式还是生活内容,人们可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广阔,存在的需求也多种多样。“有需求就有市场”,更何况“船小好调头”,比起大公司、大企业,“周末企业家”对一些潜藏且层出不穷的迫切需求应对更为及时、反应更为迅速,所以能够发展和壮大。
日本职场很讲求团队意识和集体利益,但相比之下,人的个性也常常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在一个渐趋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日本社会,年轻人尤其喜欢追求个人价值的满足和实现,不再认同父辈们为了企业、群体的利益而掩藏个人感受和理想的做法。上述那些“周末企业家”更多地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追求新鲜、富有挑战的事业机会,正体现了他们渴望发挥个性的心理。当然,可以从容地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成赚钱的生意,将梦想与事业结合,更是一种双赢。
日本“周末企业家”蔚然成风,还与社会现实紧密关联。经济不景气使得日本企业的用人体制也相应有所改变,“年功序列制”、“终身雇佣者”逐渐解体,临时工、小时工等柔性用工方式逐渐增多,失业也成为大多数日本人不得不正视的严峻问题,经济不景气导致就业岗位减少,进一步加剧了“就业难”。此外,经济增长乏力时,保证已有的饭碗已是不易,至于涨薪,更是想都不敢想的奢望。在这种情况下,周末兼职积少成多,收入有所增加,不但生活水平得以改善,一旦突然失业,至少有一份保底收入,而且减少了再就业的时间间隔。
虽然既可以发展兴趣爱好又增加收入,但是,“周末企业家”也存在相当多的风险和问题,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创业成功。许多公司都禁止员工在业余时间从事副业,而且,因为时间有限,许多人的事业并无起色,最后不得不放弃。为此,做好规划十分重要。首先就是明确目标,即确定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要达成什么样的结果;其次是处理好副业与主业的关系,以及事业与生活的关系,做到建构平衡,量力而行;再次,虽然是兼职,仍然要讲求职业道德,保持敬业的精神,给兼职单位的同事和老板留下好的印象,以便自己今后的发展。
现在,创业教育在中国已经被列为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对于广大渴求创业、在此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的中国年轻人来说,“周末企业家”同样可以给他们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