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日本女排四强 |
分类: 日本天天“蒋” |
——日本天天“蒋”(8月13日篇)
伦敦奥运会谢幕,中国代表队以38金27银22铜、共奖牌数87枚的成绩位居第二,取得了自1984年中国回归奥运大家庭后,在境外举办的历届奥运会的成绩之最。但是,伦敦奥运会上,中国代表队也留下许多遗憾。其中,女排1/4决赛时中国憾负日本,给广大中国排球观众留下的遗憾很大。中国三大球尴尬也显露出来。
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五连冠”战绩证实了自身实力迅速提高,还因赋予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意义而成为不少人的时代记忆。此后,虽有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的下滑,但进入千禧年后,中国队又先后在2002年亚运会和2003年女排世界杯上夺冠,中国女队更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决赛中夺得冠军。
但是,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夺得铜牌到本届伦敦奥运会1/4决赛上2︰3不敌日本止步第五,迅速下滑的成绩使中国女排这一三大球中唯一拿得出去的项目陷入尴尬境地。这一获得过无数荣誉的光荣之师为何此次不敌日本?这次失败折射出哪些问题?或许,可从技术、队员素质和后备力量培养等方面来分析。
从技术层面看,日本女排技术特点鲜明,不但防守和二传非常到位,而且秉承了传统的小、快、灵,进攻速度和变化明显好于中国队,这就有效地弥补了身高不够的弱点。而中国女排多年来强调学习欧美女排队员的高拦网,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故而此次比赛中,中国女排的一传接连被擅长二传的日本女排破坏。
从队员素质看,在三场获胜的小组赛里,中国女排没有一场赢得干净利落,开场进入状态慢、领先后往往连续丢分、关键分无人挺身而出等问题十分突出。奥运赛场竞争激烈,形势瞬息万变,缺乏过硬技术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心里发虚,心态不稳定又必然影响发挥。那种“铁榔头”的精神似乎早已荡然无存了。
技术缺乏特色,主力队员伤病严重、后备力量培养不足也是一大症结。这次中日对抗赛,主攻手王一梅的脚踝韧带撕裂,二传手魏秋月的膝盖积水很严重,多名主力队员由于无人更换只有带伤出战,甚至不得不请回老将楚金玲。疲劳作战的最大问题,就是队员同时遭受伤病困扰和心理上的紧张,影响发挥。
与中国女排长期在集中训练、后备力量培养不足相比,日本女排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则在阵容上形成以木村纱织为核心、竹下佳江等多位老将为骨干、江畑幸子等一批年轻队员为新鲜血液的稳定班底。连续在世锦赛、世界杯和奥运会上杀入四强,足以证明日本女排的技术素养和实力。
伦敦奥运会上,日本队的集体项目取得惊人的成绩:男足首次进入四强,女足打入决赛,女排淘汰中国进入四强,女曲将中国挡在四强之外。中国军团参加的集体项目少于以往,男、女足俱淘汰出局,三大球中仅有男、女篮和女排出征伦敦,加上有望夺牌的女水和女曲,结果无一进入四强。中国的三大球整体实力落后世界,集体内部的协调、配合方面有哪些需要改进之处,也应该好好反思。
也许,有人会说:一场球赛的胜负,并不能说明全部。也许,很多人更愿意将中国女败于日本看成是一场偶然失利。但偶然当中隐藏着必然。如果中国女排不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问题,中日女排的实力反转也可能就将成为必然。那么,中国集体项目遭遇到的尴尬就还会不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