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黄金周”车祸背后的问题

标签:
河野化日本巴士公司遗孤旅游市场旅游 |
分类: 日本天天“蒋” |
——日本天天“蒋”(5月12日篇)
一起车祸,致使7人死亡38人受伤。今年“黄金周”前夕,发生在日本群马县藤冈市关越公路上的旅游巴士恶性交通事故,创下了日本高速公路历史上的一项新纪录——单次事故死亡人数最多。
据日本警察厅统计,今年“黄金周”期间,日本全国交通事故发生起数较上年下降了13.8%,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也创下1970年有统计记录以来的最低值。这种背景下,群马县的这起旅游巴士重大车祸自然在日本全国引起了震惊,而肇事者河野化山也因此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司机,一下子成了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人物。
让河野化山“出名”的,不仅仅是车祸发生的时间和前因后果,还有他身份背景中的“中国”元素。据警方调查,河野化山是日本“二战”在华遗孤的后代。他的父亲是来自于中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二战”在华遗孤。河野与妻子在上世纪90年代初跟随父亲回国,并住进了县营住宅区。由于20多岁才来到日本,河野的日语基础很差,仅达到了一般生活会话的程度,因此,想找到一份好工作很难。为了生计,他做过配管和内部装修的工作。2009年他考取了大客车驾照并相继购买了数辆二手巴士,开始借其他巴士公司的名义从事旅游运输行业。同时,他还“公私兼顾”,自己招揽来自中国的游客。
群马县车祸惨案,使得诸如河野化山一样的“遗孤二世”群体的命运再次凸显在人们面前。首先,由于语言障碍和生活习惯等问题,“遗孤二世”群体对日本社会的适应性很差。过了20岁再来日本并能融入这个社会的人少之又少。其次,纵观日本政府的“残留邦人”等支持政策的形成与变迁,新老政策中都没有考虑过“残留后世”的生活困难。因此,许多“遗孤二世”在日本生活多年,却没有得到过政府的任何经济援助。另外,日本社会中的“纯种血统”观念,也让“遗孤二世”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备受歧视,在升学和就业问题上与同龄日本人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竞争。
面对残酷的现实环境,“遗孤二世”群体需要忍受更多的痛苦,付出比同龄日本人更多的艰辛。像河野化山这样步入中年的“遗孤二世”,既要考虑自己未来的养老问题,还要努力让下一代人不再受苦。对他们而言,工作不仅要勤奋,更要“拼命”。为此,人们看到,为了揽到旅游巴士公司的活儿,河野化山将自己的运费降到市价的一半左右;为了多跑两趟多赚些钱,他不顾朋友们的劝告,经常夜以继日、昼夜兼程。极度的疲劳使这位中年男子的身体严重透支,终因疲劳驾驶而酿成大祸。
如果说,河野化山的悲剧多少让人有些同情的话,那么,雇用其承担旅游客运业务的巴士公司“陆援队”的行为就是地地道道的犯罪。警方调查发现,巴士运营公司“陆援队”的违法行为多达36条。社长针生裕美秀为了应对激烈的行业竞争,不断压缩公司运营成本,以至于在东日本大地震后的旅游市场萧条时期,强制解雇了公司所有员工。然后根据旅游市场的季节性变化,雇用像河野这样的“日薪司机”以降低人力成本,而且也不对这些临时司机进行任何形式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其行为严重违反了《道路运输法》。而在事故发生后,针生裕美居然将全部责任推到河野化山身上,自己拒绝承担责任。
其实,无论是河野化山的过失犯罪,还是巴士公司“陆援队”的故意违法,归根结底都与政府的管理指导不善有关。近年来,为了推行“观光立国”,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而这些政策只是一味追求刺激在日观光人数的增加和提高旅游消费规模,却疏于对旅游市场的监督和管理,致使各类旅游巴士公司犹如杂草一样不断滋生,恶性竞争不断加剧,这实际上为各类旅游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旅游市场的无序也是当今日本社会状态的一种表现。如此说来,发生在河野化山身上的悲剧,其实也是日本社会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