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对“平成开国”有心无举

标签:
中国国际救援队东亚共同体《环球时报》海军医院江户幕府杂谈 |
“开国”一词,在日本具有特殊的意味。日本江户幕府末年,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帝国列强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之后,继而觊觎锁国状态中的日本。美国四艘黑船兵临东京湾,迫使日本允诺签订不平等条约,做出打开国门的决定,史称“黑船开国”。
日本民主党执政以后,第一任首相鸠山由纪夫力主今后应该建设“东亚共同体”。他提出概念后,尚未仔细讨论如何着手,就陷入日本政治的“怪圈”而下台。接下来的民主党第二任首相菅直人并没有走“萧规曹随”的道路,他把“东亚共同体”弃置一旁,推出“平成开国”的口号。日本是目前唯一使用年号纪年的亚洲国家.现在的“平成”年号已用了23年。管直人此时提出“平成开国”,一方面是认识到时下日本的闭塞虽然未到锁国的状态,却已经影响到日本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想再次使用所谓的“开国”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然而,种种迹象表明,日本现在虽有“开国”之心,却没有“开国”之举。比如,伴随着社会高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日本政府有意向外国开放看护市场,却同时制定出“日本式标准”。结果,许多持有护士资格的印度尼西亚籍、菲律宾籍的女性因为无法在考试中写出日文汉字“痔”字而被拒绝在国门之外。一方面是日本护士奇缺,以致医院拒收病人.眼看着病人死亡;另一方面则是日本固执地坚持所谓的“标准”。又如.最近有“知日大使”之誉的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表示对日本“有难以理解之处”。日本发生“3·11”大地震以后,中国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提出可以派遣国际救援队,可以援助物资,可以派遣一艘海军医院船舰。但是,对于3月12日就集结在北京机场等待出发的近百人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和12条警犬,日本经过几天挑选后仅同意15名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进入日本。对于救援物资,则要求中方不仅要运送到日本指定的机场和码头,还要负责运输到灾区。而日本指定的机场和码头,又大多是远离灾区的。对于中国在16日提出的派遣一艘海军医院船舰的申请,日本多次索要详细资料,最后在27日做出拒绝的决定。
人命关天,在许多日本灾民每天只能吃到一个饭团的时候,日本对中国的救援如此“限制”,的确让人“难以理解”。事实上,援日物资无法及时到达灾区,除了中国,新加坡和欧盟也曾遭遇类似的尴尬境地。
面对外国善意的支援,“日本的外交是软弱的”。这是日本《每日新闻》做出的评价。“软弱”的背后是什么呢?在笔者看来,首先,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长达40余年,已经习惯于用ODA(政府开发援助)援助他国,并且在援助过程中指手画脚提出种种要求。对于本国发生灾难时外国给予的援助,他们竞一时像大观园里落魄的姑娘.不知如何是好。
日本行政体制的“程式化”也导致许多部门缺乏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对于食品短缺导致灾民断粮,官员可以不用负责,但“误放”进来救援物资则需要承担职能责任。还有一点可能没法明说的就是日本对于中国的疑心。它不相信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也对中国军方的救援申请疑虑重重,所以能让美国、以色列的军队医疗组入境,却对中国救援队上岛“另眼相看”。
在“国难”之际,日本政府难以顺畅地取得国际社会的援助,依然难以“开国”,说明日本已经到亟须重新设立国家发展战略的时候了。(此文刊登于2011年4月2日《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