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联合国“入常”目标似见曙光

(2010-04-01 06:15:50)
标签:

政治

军事

联合国

常任理事国

萨科奇

日本

杂谈

据日本NHK电视台3月31日报道,正在美国进行访问的法国总统萨科奇3月29日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发表了演讲。在谈到联合国安理会时,萨科齐说:“常任理事国被二战的战胜国占领,亚洲、非洲以及南美的大国没能加入,这种现状对解决21世纪世界安全保障问题不适用。”接下来,他说:“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因为在二战时是战败国所以不能成为常任理事国,这很奇怪。”

无独有偶。日本外务省发言人儿玉和夫3月29日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记者会就伊朗核问题称,“包括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新的制裁决议在内,是该考虑更强硬措施的时候了”。考虑到4月日本将出任安理会轮值主席国,日本共同社称,“这意味着4月安理会主席国日本将对制裁伊朗持积极态度,好像要为解决21世纪世界安全保障问题再做贡献了。”

尽管人们对萨科齐此番讲话的背景还不清楚,但可以肯定萨科奇这番讲话让日本“一则以惧,一则以喜”的。

所谓的“一则以惧”,是因为萨科奇在讲话中道出真实的但又是日本不大愿意提及的历史。历史表明,现在的联合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击败包括日本在内的法西斯侵略国家的基础上,由战胜国建立起来的国际组织机构。在联合国的建立过程中,将德国、日本等法西斯国家视为“敌对国”,并排斥在联合国之外。最后,日本经过多种努力,才在1956年12月正式加入联合国,重新返回国际社会。对于这样一段历史,说出来有揭日本老底的嫌疑,日本当然是不愿意提及的。

所谓的“一则以喜”,说起来就有些话长了。因为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是日本在冷战后确定的“联合国外交”的标志之一。尽管是“屡战屡败”,但仍然“屡败屡战”。

早在1991年11月,《朝日新闻》开展的调查表明,72%的日本国民主张日本在世界上发挥领导作用,64%的日本国民认为日本应该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反对者仅占16%。这可以看作是日本开展“联合国外交”的民意基础。

1992年1月,日本前驻联合国大使波多野更是明确表示,要争取在5年内实现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目标。通常人们将此看作是日本政府全面开展“联合国外交”的正式宣言。

其后,日本在资金和人员两个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首先,在资金方面,从80年代开始,日本交纳的联合国会费不断增加,1986年首次超过苏联仅次于美国。近年来承担的联合国会费近达20%。其次,就是努力争取联合国所属机构的高级职务。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日本在联合国及下属工作的人员增加了近60%,可谓收获颇丰。此外,日本还在援助非洲方面做出努力,《产经新闻》曾经指出,这是因为非洲握有联合国四分之一的选票。

有意思的是,1995年日本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之际向“入常”发起冲击,但最后以惨败而告终。其后,日本在推进安理会改革问题上花了很多功夫。从2004年开始发起新一轮的“入常”冲击,希望能够在2005年联合国成立60周年的时候实现目标。为此,日本外务省还特地设立了“联合国改革对策本部”。但是,由于亚洲国家的强烈反对,日本在2005年9月被迫承认“入常”努力受挫。2006年3月,日本又被迫宣布取消本年“入常”的目标计划。

剖析日本“入常”屡战屡败的原因,不外是修改联合国宪章和扩大安理会存在障碍;美国虽然支持日本“入常”,但也心存疑虑,行动踯躅;日本时而联系他国共同行动,但反对力量也随之增大;日本未能正视历史,招致失去所在地区国家的支持。

但是,日本并没有因为这些挫折而轻言放弃。继小泉政权之后,日本的安倍政权、福田政权、麻生政权都为此作过一连串的努力,在坚持“入常”公开来诉求的同时,开始采取“曲线入常”的策略。比如,通过给蒙古3.5亿日元的经济援助,换取蒙古把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参选权让给日本;以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身份推动联合国通过对朝鲜进行制裁的相关决议;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活动等等。

这次法国总统萨科奇在美国的一番讲话,可以看作是日本在幕后开展“联合国外交”的成果之一,而4月日本作为安理会轮值国将要主持的对伊朗制裁,也可以看作是日本为争取“入常”再次发起冲击波的一个前奏。而日本民主党政权倡导的“东亚共同体”构想,意味着日本“回归亚洲”,或许能够为日本获得所在地区国家的选票。这也就是说,日本“入常”的前景也许出现了曙光。(写于2010年4月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