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婚姻无证驾驶称谓日本朝日电视台老五情感 |
相比中国称谓的“贵族王老五”、“钻石王老五”,日本人如今更愿意把到了婚龄而没有结婚的男人称为“剩男”。据说,这个称谓也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称谓。当然,这因为“剩男”也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两年前,日本社会学家山田昌宏和专门采访社会“少子化”的新闻记者白川桃子共同撰写了一本名为《婚活时代》的书籍,叙述了当今处于的晚婚化时代乃至非婚化时代的日本,剩男剩女们开展“婚姻活动”的一幕又一幕情景。结果,不仅这本书成为畅销书,“婚活”这个词汇连续两年成为社会的高频词之一。
如今,日本社会把“剩男”定位在33岁到49岁。据日本《国民生活白皮书》统计,30年前,日本的“剩男”只有2.15%,2008年则达到了15.4%。
今年2月,日本朝日电视台对“剩男”的“结婚志向”进行了调查。受访者中表示“最后无论如何还是要结婚”的占94%,明确表示“一辈子都不准备结婚”的只有6%。
既然如此,这些“剩男”是怎么出现的呢?调查表明,他们当中有的人在幼儿园里面过2月14日的“情人节”时曾经被女娃娃冷落过,从此一生都有“恐女症”;有的是因为没有能够迈进学历社会里面的“高门槛”,没有上大学而自卑;有的是被女性“希望你的工资是我的两倍以上”的要求给吓倒了;有的是因为有浓重的“恋母情结”,成年以后的内衣内裤都还是由母亲购买,觉得“除了母亲以外天下就没有好女人”;有的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宽裕,觉得结婚离开家后就拿不到钱了。原因真的是五花八门,各有所依。一位日本“剩男”告诉我,现在,日本城市社会的服务“软件”很好,男人已经不必为了吃饭、洗衣服、做家务而去结婚了,也不用为了生孩子养老而结婚。男女在一起“无证驾驶”的生活比领取“驾照”(办理结婚手续)的生活更有激情。
日本东北大学副教授三轮哲认为造成“剩男”的关键点是大学毕业的时候。他指出,从调查来看,如果大学毕业的时候有女恋友,男人就很难成为“剩男”,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有了“女性经验值”;如果在大学毕业的时候还没有女恋友,进入职场以后,伴随着交际范围的缩小、工作压力的增加等等,结交女恋友的难度都会增加,成为“剩男”的可能性就出现了。
一些日本媒体把“剩男”称为“结婚难民”。为了破解他们的“结婚冰河期”,不少杂志、报纸开辟“婚活专版”、“婚活特集”,社会上还出现了剩男网站、剩男酒吧、剩男聚餐、剩男旅游、剩男塾、剩男婚姻介绍所等等的服务市场。不过,三轮哲副教授表示,这些“婚活”的效果都不明显,最有效的“婚活”还是要依靠“友缘”,也就是“朋友的介绍”,然后男女二人再通过“兴趣爱好、夜校上课、小组活动”等等深入交往,最后结成正果的比例大约占其四成。(修改于2010年3月26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