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报业剧变而“话语权”不衰的原因

(2009-09-19 16:52:43)
标签:

报业

美联社

华文媒体

金融晰

刘北宪

美国

文化

分类: 尺斋日钞录

【2009年9月19日】

美国报业剧变而“话语权”不衰的原因

今天在上海华亭宾馆参加“第五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听取了中国新闻社社长刘北宪的主题报告,题目是《迎接新机遇,共建世界华文媒体传播体系》,其中有关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传统媒体遭受重创的内容,很值得留存与考量。

——美国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美国报业广告总收入下降了16.6%,比2007年减少了75亿美元,为历史最差水平。

——美国有507家日报的发行量在金融危机的重压下出现锐减,大多数报业公司只能勉强运营。

——2009年以来,美国共有105家报纸倒闭,裁员数达1万人。

——连2002年才雄心勃勃进军纽约市场的《纽约太阳报》,也在这股洪流中宣布停刊。已有百年历史的权威保守报刊《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则从2009年4月1日起改为网络版报纸。

这份报告还具体列举了一些报社或者破产、或者缩水、或者重组的景象。里面还谈到了世界第二大报纸《朝日新闻》正在经受创办130年来首次财政赤字,《每日新闻》面临事实上破产局面,《读卖新闻》也宣布,旗下有65年历史的《读卖周刊》杂志由于发行量减少,在2008年12月1日发行最后一期后停刊的等等情况。

因为这次论坛讨论的话题之一是“话语权”问题,我也就在想,美国报业处于如此生存艰难的危机状态,但美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是否因此而减弱了呢?显然,结论不是这样的。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美国为什么在报业危机重重的时刻,“话语权”依然强势的劲头不减当年呢?刘北宪的报告里面有这样一段叙述:“美国报业把其走下坡路的原因归咎于美联社。业界认为,当年美联社决定将新闻出售给电子新闻网站,导致美国报业整体走向衰落。因为这些电子网站获得通讯社的新闻之后,开启了免费新闻的新时代,新闻网站点击量大升,美联社收入也大增。近十年来,出售新闻成为美联社收入的支柱。站在美联社的角度,网络时代使通讯社获得了一次发展机会,但对报纸来讲,免费新闻时代的到来,促使报业不断丢失原有读者。金融危机则使美国报业雪上加霜。”

在我看来,这段叙述,与其说是在谈论美国报业衰退的原因,不如说是在思考美国“话语权”依然不衰的背景。从美国整个传媒界来看,积极地应对时代的新变化、科技成果的新变化、民众阅读心理的新变化,实实在在地与时俱进,结果事实上强化了国家的“话语权”。

我想,这对迫切希望增加海外华文媒体“话语权”的同仁们来说,也应是极具启发意义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