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体悟人生况味三部曲

(2009-09-14 00:07:05)
标签:

况味

壮年

乡愁

三部曲

老年

杂谈

分类: 尺斋日钞录

【2009年9月14日】

体悟人生况味三部曲

因为也有过德国诗人歌德那般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所以也就喜欢他那首概括人生的诗歌:“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有人说,这是一种审美的变化,正如一位美学研究者笔管下汩汩流淌的语句:“少年审美女在其态,壮年审美女在其情。老年审美女在其心。”尽管我还没有进入老年,但我欣赏这种概括,而且不是那种“少年不识愁滋味,为附新词强说愁”一般的欣赏。

年龄不同,感受自然不同。对于我这种以“码字”为职业和愉悦的人来说,虽然还没有走完“少年写诗,壮年编小说戏剧,老年就作回忆录”的流程,但已经多少能够体会清代人张潮在《幽梦影》中那个绝妙的比喻:“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因阅历之浅深所得之浅深耳。”

闯荡东瀛,浪迹天涯,虽然总是微笑着说“处处无家处处家”,但内心中的那种“少年想成家,壮年想离家,老年盼回家”的滋味开始浓厚起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每每是这首小诗还没有读完,酸楚已在喉头溢涌。

哲学家有过这样的提炼:“少年性如气壮,壮年情似液体,老年状如固体。”我对最后一句,不喜欢。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南宋我们本家人蒋捷的那首《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一种沧桑的境遇,一种挫顿的况味,全部诗性化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种人生“立志、磨练、顿悟”的三部曲,意蕴深远,但先生本人却以在昆明湖自杀的结局告诉人们:不尽然如此。

想起了那副对联:“少年盼过年,中年怕过年,老年一年不如一年;昨日等明日,今日望明日,后日一日减少一日。”心中觉得郁闷不爽。如今,还是觉得学者王鼎钧的概括最有味道、最值得去珍惜地准备:“上帝把幼小的我们给了父母,把青壮年的我们给了国家社会,到了老年才把我们还给了我们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