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蒙正赓续千年的传统文化面临失传和挑战

(2024-12-23 16:33:49)

蒙正赓续千年的传统文化面临失传和挑战

 蒙正赓续千年的传统文化面临失传和挑战


蒙正苗族分布在镇宁、紫云、西秀区三县(区)交界处的11个乡(镇),68个村,158个自然寨,约3万余人,居住环境为深山、石山区。语言属川黔滇方言,有独特的服饰文化。

经考证:蒙正苗族为夜郎竹王后裔。2006年《夜郎王像问世》,经省版权局审查批准登记并颁发了著作权证书;同时向国家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蒙正苗族的竹王崇拜,2007年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蒙正苗族“夜郎竹王崇拜”20116月被评选为安顺市八大民俗之一

一、50年找回了被遗忘千年的夜郎文明

宋代胡宏《胡子知言·好恶》:“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 其生不穷。”伏羲女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在各民族中都有传说。而在 蒙正苗族中不仅是有传说故事,而且至今在民俗活动的事象中还传承着伏羲 女娲的“活态”文化。传说蒙正文化源流在伏羲山,由于年代久远大家都遗忘了!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竹王后裔们就开始寻找。一是从史书记载上寻找﹔二是在民间文化传承中寻找﹔三是到山上寻找。从2005年至2009年用了5年时间才在伏羲山彭家院找到古人镌刻在大石上的夜郎天书,历经16年才破译。天书上的图案符号赓续载体在蒙正头饰、服饰、裙饰上﹔在习俗上。至今还赓续传承着传统文化的原因是︰

一是交通闭塞:蒙正主要居住在镇宁县江龙区,1958年全民修路镇宁至江龙通公路,没车跑。1972年投资投劳修建江龙至革利公路。1972年关山大桥建成,镇宁至紫云通车,

2003331,我在市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以委员个人名誉继续提出《把宁-江断头公路修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提案交会议列为市政协一届三次会议第95号提案。市交通局2003728日作了答复:“杨文金委员:你提出关于《把宁-江断头公路修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江龙至岩腊公路已由安顺市交通局编入2003年农村公路修建计划上报省交通厅,争取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建设。鉴于今年省厅给我市通村建设计划额度有限,我局将计划分两年完成。待省交通厅计划下答后,我局立即组织实施。”

20038月省交通厅批复,9月份由镇宁县交通局组织实施,每公里按5万元,约60万元。至此,安顺宁谷---岩腊---江龙公路修通贯穿蒙正苗区。

二是文化落后:江龙原是一个区,辖七个公社。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蒙正苗族聚居地。解放前蒙正苗族没有人进过学校读书,无人识汉字。就江龙所在地而言,办学校时间较晚。江龙创办最早的小学为江龙小学,时间是清光绪 32 (1906 ),创办人:黄育才、谢尽臣、徐灿奎。至今才有112年。

三是没有受到外来文化影响:民国《镇宁县志》民风志曰:“一、汉族,约占全县人口百分之四十一。其中:江西籍、江南籍、湖南籍等占最多数,四川辗家子次之,闽、浙、豫、鲁、皖、鄂、秦、晋等籍又次之。其移徙来源最早者为明洪武初征南屯田实边之军队,多为苏赣籍,次为明清两代游宦之文武官吏及其部属佐杂暨遭遣戍者。再次,为因经商及做工至县落籍者,盛于清末及民国,多川、湘籍。故土著苗民呼汉人为客家,盖喻为远来作客也。 根据调查:汉民族迁入竹王故里的时间更晚,如竹王村李家院李姓最早才280余年,最晚的吴姓才80余年。

二、蒙正赓续千年的传统文化面临失传和挑战

50年找回了被遗忘的夜郎文明,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喜事,但现在在族人中大多不知道;二是现蒙正传统文化面临失传。因现在年青人大都在外打工,民族服饰都不穿了,语言有的不讲了,民族乐器不会吹拉了;三是现在40岁以下的妇女都不会绣花了;四是农村也不摆历史故事了;五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外一些收藏家到蒙正苗寨收古懂,大部分古装、银饰等都卖掉了!是卖掉了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如不引起重视,以后要看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到国外博物馆去看!

 蒙正赓续千年的传统文化面临失传和挑战


镇宁自治县政协原主席  杨文金

202412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