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王高级形态的人文崇拜

1978年由原省社科所召开的第一次夜郎研讨会文集中,就收有张英志《古夜郎国是我国苗族先民建立的》论文。但其后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苗族迁徒进入贵州历史晚于夜郎国建国时,而贵州境内绝大多数苗族支系的传说也说明了自己进入贵州时间远在夜郎之后,因此夜郎国王族不会是苗族。苗族只是在后期参与了夜郎国的建设。
然而依然有一些学者没有放弃苗族先民说的观点。贵大历史系苗族教授田玉隆在1999年夜郎学术研讨会上(这是目前为止影响最大的夜郎研讨会)提交了《夜郎国史研究》的论文,即主张苗族先民庄蹻及其部将建立了夜郎庄王国,庄王国在秦昭襄王三十年左右被灭掉后,其王室后裔跑到北盘江下游隐藏起来,并借秦亡汉兴中央王朝放松对西南控制之机,其后人伪托竹筒生子以神话自己,取得民众的崇拜和信仰而建立了夜郎竹王国。因此夜郎庄王国和夜郎竹王国是一脉相承的,竹王多同是苗民后裔,竹王室成员是苗族。
这个观点当然只是一家之言,然而奇妙的是却在镇宁蒙正苗族身上找到了强有力的证据。这一支苗族每家的长房长子都要供奉夜郎竹王偶像,偶像由一棵长1尺5寸的三节竹(含夜郎王诞王于三节竹之意)和竹片、竹枝、麻丝等构成,制作礼仪神圣而隆重,要杀牛、猪、羊祭祀竹王,对这些普遍贫困的苗族村民来说,往往要罄其一生财产才能请到竹王偶像。[请竹王的程序极其繁琐,详情请参阅拙作《追寻夜郎竹王千古之谜》]竹王偶像制作好后,即放在屋顶隐秘处供奉起来,除非是翻修房屋,否则一生一世不得移动,直到该户人家男主人过世,才将竹王偶像取下与其陪葬。蒙正苗族认为人死时若没有竹卦陪葬,老祖宗就不承认是其子孙。而丧事程序非常繁琐,每一步都与夜郎竹王紧密相连。棺材要停在竹子编成的竹王宫里面,主持丧事的要念诵赞美竹王的祷词,乞求竹王保佑死者灵魂平安顺利回到祖宗发源地去。

蒙正苗族供的竹王偶像
贵大70余岁的苗族教授田玉隆在2006年曾亲自目睹了蒙正苗族葬礼的全过程,他肯定表示听见祭词祷词中多次提及“竹王多德”之名。而蒙正苗族死后是抬棺上山不丢买路钱,这充分证明了他们在贵州土地上生活时间的悠久,是当地的原住民。始创编于清道光,重修于民国年间的《镇宁县志》开篇也有“古时北盘江流域两岸,皆为苗民居住”的记载。在这个版本的镇宁县志中,“苗”已成为苗族的专称,而不再是我省各少数民族的泛指。
田玉隆教授说:苗族支系繁多,全国有136个支系,镇宁苗族仅3万余人就分为11个支系。但迄今为止只发现蒙正苗族既不搞原始崇拜,也不信仰任何宗教、任何鬼神,他们唯一崇拜信仰夜郎竹王,并且形成了一套独特、神秘、根深蒂固、代代相传的祭祀礼仪和民族认同感,这在社会发展中属于高级形态的人文崇拜,是他们迥然不同于其他苗族支系和省内其他世居民族的明显特征。

2006年4月30日,田玉隆教授接受贵州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经过三次调查,我敢肯定蒙正苗族是夜郎国王室后裔。

镇宁自治县夜郎竹王文化研究会会长 杨文金
2024年4月29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