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和“俗”

(2023-01-16 08:02:17)
标签:

辩证法

分类: 《感而发之》

“雅”和“俗”

“雅”和“俗”

    在汉字里面,“雅”字和“俗”字虽各占一席,但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
    “雅”,在什么时候都是个十足的褒义词,以其为字根构成的词,像什么“高雅”“儒雅”“典雅”,像什么“雅致”“雅兴”“雅趣”等,都是很“雅”的词语,即使意思不大怎么样的“附庸风雅”一词,“雅”字在里面也没有任何不“雅”的意思。
    而“俗”呢?说好了是个中性词,在更多的时候饱含贬义,以其为字根组成的词组,除了借人家“雅”字的光所组成的“雅俗共赏”属于褒义之外,“低俗”“粗俗”“俗不可耐”等,都是俗得不能再俗的意思。
    其实,“雅”和“俗”本是相对相克而生的,雅的东西相对于俗的东西才得到了雅的评语,俗的东西偎依在雅的东西旁边则显得更俗,没有俗的东西衬托雅便难以彰显出它的“雅”,不是雅的东西光芒的掩映俗也不会感觉到它的“俗”。所以“雅”与“俗”只不过是一对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雅,也没有绝对的俗——此时为雅,彼时则可以化而为俗,此刻为俗,彼刻也可能化而为雅;此地为雅,彼地可能被视作俗,此地为俗,彼地也可能被赏为雅。而且,有些时候雅即是俗、俗即是雅,大雅即大俗、大俗即大雅。
    在中国、在世界,在古代、在今天,一直存在有一种很不好的思维方式和评判标准,那就是把一些本无关雅俗的事情依自己的好恶贴上“雅”和“俗”的标签,然后对自己认为“雅”的东西赞之、褒之、歌之、颂之,对自己认定“俗”的东西诛之、贬之、诅之、咒之,久而久之,“三人成虎”,被说成“雅”的便好像真的雅了,被叫作“俗”的也似乎真的俗了。
    由于历史上话语权在绝大多数时间内绝大多数掌握在士大夫和读书人的手里,那些被“公认”为雅的东西几乎全是权贵和文人习惯、喜好的行为举止,而黎民庶人的举动言行大都被“官定”为俗的族类了。于是,大热天里锦衣华服捂得浑身是痱子的是雅、光着脊梁摇着蒲扇连呼痛快的是俗,着长衫坐着吃酒的是雅、穿短衣站着喝酒的是俗,对肚肠中一阵接连的蠕动之后肛门处排泄出的固体和气体说是“出恭”“出虚恭”的是雅、叫作“拉屎”“放屁”的是俗,“之乎者也”满篇谁也听不懂的是雅、俚语村言等“大实话”是俗,“劳心”是雅、“劳力”是俗……具体到今天,洋的为雅、土的为俗,古的为雅、今的为俗,官方的为雅、民间的为俗,没几个人弄的“阳春白雪”为雅、普及的“下里巴人”为俗。
    由于被人为地赋予了“雅”或“俗”的性质,不同的东西便有了不同的命运 ——“高雅”的东西处处受抬举、被颂扬,“低俗”的东西则处处受打压、被贬斥。比如,一场“高雅”的交响乐演出,除了90%多送出去的票之外基本上卖不出几张,还总有许多人变着法子“找票”“找人”入场,借以显示自己的“高雅”,而一场“低俗”的相声专场,票价动辄千元仍一票难求,也总有不少人对其嗤之以鼻,以脱“低俗”之嫌;比如,有些政府办公地点明文规定无论冬夏必须“高雅”地着西装、打领带,不允许“低俗”地穿休闲装、着T恤;再比如,稳重、严肃的男士和文静、矜持的女士会被敬作“绅士”“淑女”,而随性、率直的男士和泼辣、天真的女士则会被贬为“泼皮”“泼妇”。
    所谓“雅”与“俗”只是人们主观上对事、对物、对人的评判而已,而这事、这物、这人本身在客观上并不存在对与错、美与丑、雅与俗的问题,“雅”未必真的就“高”,“俗”也不一定真的就“低”。而且,雅俗的评判标准也会因时、因地、因势而变,标准一变,“雅”和“俗”也就位置互易了。
    中外古今的“雅”“俗”评判权一直掌握在“上层人”手里,使得“雅”与上层联姻、“俗”与底层成婚,因而某事、某物、某人要居于“雅”的行列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条件的 — 要想大夏天里“高雅”地穿西装革履,房间、车厢没有空调大概不成;要想在飘着轻柔音乐的西餐厅“高雅”地漫舞刀叉,没有一定的闲情逸致大概不行;要想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高雅”地细品静赏,没有必要的金钱和身份大概不中。因此,不是什么人想“雅”就能雅起来的,即使肚子里有极为强烈的“雅”望,如没有必要的条件,顶多成为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那样“穿长衫而站着吃酒”的不伦不类的人。
    所以,“雅人”们不要笑话或厌恶“俗人”,因为他们并非愿做“俗人”;“俗人”们也不必羡慕或模仿“雅人”,因为你们没条件成为“雅人”。
    当然,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现实社会之中,特定的现实社会自然会有约定俗成的特定的“雅”“俗”的尺度,顺应它,逐雅弃俗,便会进入“文明”人群或离“文明”人群更近一点儿,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也会上升一点儿;逆悖它,弃雅逐俗,则会坠入“愚蛮”人群或靠“愚蛮”人群更近一些儿,整个社会的“愚蛮”程度也会增长一些儿。
    人总是一种“高级动物”,这种“高级”主要表现在主观上有意识地区别于一般动物的言行举止上,或者说主要体现在人性自觉高于兽性本能方面。如果有条件雅一点儿、再雅一点儿,就要尽力雅一点儿、再雅一点儿;如果没条件雅一点儿、再雅一点儿,那就尽力将俗克服得少一点儿、再少一点儿,因为,虽然“高雅”的人未必各方面一定优秀于“低俗”的人,但被人看成“雅人”总比让人说成“俗人”的感觉要好一些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