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3/middle/615742ebn86a214c51e22&690
天山博格达雪峰
沙尘暴与生物链
每年冬尽春来之际,来自西北和蒙古高原的狂飙席卷着滚滚沙尘以雷霆万钧之势南下,所过之处,天昏地暗、飞沙走石,行人无不掩面而行。尤其河西走廊以及巴丹吉林、宁夏、内蒙、山西以及华北地区受其影响更甚。众多报章杂志等媒体也连篇累牍的报道时况,各种舆论自然也不甘寂寞群起附和。然而,在怨天尤人和捶胸顿足的一阵喧嚣的之后,似乎一切又归于死水微澜的般的平静。所以,用结了痂疤忘了痛去形容这种时过境迁的状况恐怕是再贴切不过了。
笔者曾在大西北勾留了十余年,近两年得暇重访甘、晋、绥、秦、豫等数省,所经之处,目睹种种现况后常在脑海中固化为几帧画面:黄土地上穿流不息的莽莽人流,几近断流的枯竭河床底部的涓涓细流,随风而起令人窒息的漫天尘埃;覆盖着稀疏而衰颓植被的远山近岭....此情此景使人感触良多,记得早年偕同友人游西京长安,彼时的著名“关中八景”之一的“灞柳风雪”确非浪得虚名,岸柳依依垂荫,河水潺潺欢吟,钓叟凝神垂杆;和煦风儿轻拂;蜻蜓悠闲盘旋,那是一种只可意会而无法言传的的自然意境!如同一幅清淡如烟的水墨画悬挂在哪儿,让人品味那如诗如梦的曼妙韵味。难怪俗成于秦汉以来的文人墨客在灞水折柳赠别,又留下唐代李白脍炙人口“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的千古绝唱。尔后又途经三国时才子曹植赞颂不已的伊、洛二水,这位奇思涌溢的建安才子在“落神赋”中诸多誉美之词,在如今看来简直是醉酒后幻化出的朦胧呓语而风马牛不相及,位于龙门石窟附近的伊水倒是平滑如镜煞是好看,后听人介绍,傍伊水而建的千年龙门石窟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采用橡胶坝拦蓄伊水形成宽阔水面,其实只要溯流而上,上流的水源也时断时续,龟裂的河堤和被流沙侵蚀的河道,如泣如诉的涓涓细流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什么......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大气臭氧平流层的受损,南极冰盖的加速消融;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水资源的渐近枯竭,动植物与生存环境的破坏,气候状态异常突变;甚至重大地质灾害频发等自然现象,归咎于某种意义上的分析,无不和人类非理性的活动紧密相关。其结果就是大自然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类加以惩罚和报复,这不正是压榨得越厉害,反弹得就越猛烈的道理吗?最近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在一片喧嚷声中收场,尽管达成了几项不怎么作数且又无约束力的国际性协议,但有总比没有强,至少国际社会各成员国在意识到气候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方面达成了一定共识,要采取联合行动去想方设法去拯救地球。
我国的北部自西向东分布着塔克拉玛干、腾格里、巴丹吉林、毛乌素等几个沙漠。它们在西北风肆虐时就马不停蹄地向南扩张。从有关资料获悉,北方每年新增的沙化面积约为2600多平方公里,其治理费用也相当西北五省财政收入的5倍!而其他地区也饱受它们的侵扰,一些存在于地图上的河流和湖泊早以断流乃至消失。甚至京津地区也难逃厄运,每年春季,皇城根下的人们也得忍受睁不开眼和沙子蹭牙的折磨。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迁徙,人们对环境和资源的索取也在不断加码。为渊驱鱼、为薮驱雀,其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方式的开发,已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害。矿业的过度地采掘,环境的污染以及地表性植物的狂砍乱伐等,都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如在以往,鄂尔多斯高原常见挖掘甘草、麻黄草和发菜的现象比比皆是,当地居民告之,这样的土壤在数年内将寸草不长。如今,西北地区的人民和地方政府正在采取多种措施对生态问题采取补救和改善措施,如严禁砍伐树木,限制畜群数量的发展;加大林草种植面积;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对林木成活率和验收方式给以政策性奖励;禁止采挖野生根茎类的经济植物;改变传统燃料的使用(如用液化天然石油气等);同时用植被固定和阻止沙丘的流动。我想只要持之以恒,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的前景是可以拭目以待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
亡羊补牢,犹为晚矣。人类在回顾自己的行为时必须认真反省,众所周知,大自然生物链中处于最低端的环节是植物链,食草动物和人分列于这一生物链的上一级,毫无疑问,处于最高中枢地位的人类对低端的每一链环都在施加决定性的控制作用和影响。因此,这一生物链和大自然的生态循环利害悠关,而对整个系统失衡负根本责任的只能是具有思维能力的人类。
http://s8/middle/615742ebn86a1e55c32d7&690
嘉峪关悬臂长城
http://s2/middle/615742ebn86a1f5132361&690
内蒙额尔和图草滩
http://s6/middle/615742ebn86a1f97a7de5&690
蒙古牧民草库仑
http://s8/middle/615742ebn86a2047f9b67&690
敦煌月牙泉
http://s6/middle/615742ebn86a21a36c045&690
塔楼远眺祁连雪山
http://s2/middle/615742ebn86a24ea28da1&690 蒙古牧民房屋
http://s10/middle/615742ebn86a274803bb9&690
嘉峪关
http://s5/middle/615742ebn86a2762bd0c4&690
蒙古牧民马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