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画的对话
(2010-02-11 10:04:52)
标签:
主持人面条画展留学生意象主义中国文化 |
分类: 闲谈杂忆 |
关于画的对话
曾看到这样一个电视节目,颇有意思。北京某大学,两个外国留学生办了一个画展,每幅画面积都很大,洋洋洒洒几十张,画面无他物,均是线条的排列,有直线、斜线、曲线,有粗有细,有平面直铺,有重叠错落,倒也好看。观者神态各异,有凝画沉思,若究其理;有指指点点,颇有心得。然更多者则是茫然不知所云,谓现代艺术深奥难解。
有电视台的记者现场采访,问观者的感受,镜头对准了一个教授摸样的人。
主持人问:“请问您对这个画展的印象如何,画家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呢?”
教授甲:“我看这两个外国留学生表现了对中国哲学的理解,画面中的线,我的感觉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道’,形而上者谓之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线的排列、重复、变化,体现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千变万化,不离其宗。画家表现了一种高于表象、现实的存在,抒发了认知智慧和生命的灵魂精神。通过这个画展,我觉得中国的古代哲学还是有强大的生命力的。”
主持人又采访到教授乙,问同样的问题。
教授乙:“我看画面上的线条是一种符号,是某种意义和理念的载体。它是现实的替代物而不是现实本身,体现了人与人的物质和精神的变化过程,即从实物性到符号性的演变。”
主持人:“唔,唔……”
主持人又找到讲师丙询问观感。
讲师丙:“这是抽象主义的绘画,很精彩。作者以新的视觉构成方式,思考尝试按照几何学规则,在更为纯粹的世界中探索审美知觉的超越。你看他放弃了自然的外在形式,运用线这一纯粹的绘画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感觉和情绪。”
主持人采访了几位学生。
学生丁:“这可能是构成主义的作品吧。”
学生戊:“应该属于意象主义的范畴才对。”
学生女:“什么乱七八糟的,看不懂。(转头向学生男)都是你,带我来看这些怪东西,把那场电影都耽误了。”
主持人赶紧打圆场,替那可怜的男生说几句话。
最后,主持人终于找到了举办画展的两位留学生。
主持人:“请问,你们的画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
留学生:“我们画的是中国的面条,中国的面条很好吃,样子也很好看。有长的,短的,龙须面是长的,刀削面是短的,拉面是直的,方便面是弯弯曲曲的,还有什么猫耳朵,揪面片儿,我们把吃过的能想到的面条的形状都画了出来。”
主持人:“就是画的面条吗,就没有别的意思了吗?”
留学生:“没有啦,要是说有的话,就是希望大家都来吃中国面条。”
主持人暗语,这不成了广告了吗?也太不雅了,播出时删掉为好。
我想,艺术欣赏是带有主观性的,见仁见智,很难说谁对谁错。只不过爱把事情往复杂了想,的确是国人思维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