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文 |
“科研是一件艰苦的事情,一头扎下去可能一辈子都会碌碌无为”我想这是大部分人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当然,出成果是要有一定运气的,但是运气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由不断的努力换来的,总都是个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过程。
想象中的科学家应该都是像爱因斯坦或是居里夫人那样发现了个什么理论或是现象然后造福全人类的人,不可否认,这些人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是有里程碑意义的,然而的确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现在搞科研的人比20世纪初那时候多多了,技术革命可以说天天都在发生,但想在科研上获得成功的条件却一点也没变。看准社会需要什么,哪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然后弃而不舍的努力钻研依旧是成功的要素。难题,挑战摆在眼前就应该拉开架势与其死磕到底,虽说不一定能解决,但也为将来真正解决它打下了基础。
然而与上面这种拉开架势死拼到底的阵地战不同,“游击战”的方式似乎是更流行的战法,尤其在基础研究领域,有些人不太喜欢那些需要很长时间也可能解决不了的有价值的问题,却更喜欢见缝插针,找一些潮流中的空档,做一些所谓创新但其实没什么价值的研究。如果牛顿的苹果落下的万有引力定律被发现在现下,那么这些“游击队员们”见缝插针的结果可能就会有如下几种:
牛顿:我发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了,他之所以没有往上飞应该是有力的作用。噢,这世间有万有引力的存在。
大科学家A:我发现香蕉从树上掉下来了,噢,香蕉也遵循万有引力定律。
大科学家B:我把桔子,番茄,牙刷,鞋子这些毫不相干的东西都从高处扔下,发现他们都可以落向地面,噢,很多东西原来都遵循万有引力定律。
大科学家C:我在地上放了一把刀,让苹果从正上方落下,发现苹果被刀切开了。恩,我第一次应用当今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第一次使切苹果成为一件不需要手工操作的安全的事情,只需在地上放一把刀,再将苹果扔下即可(切得好不好是绝对不提的)。
大科学家D:按照C所说,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我研究了用该方法切番茄,梨,桃,葡萄(葡萄是不是需要切已经不重要了)等不同水果的结果,发现有一些可以切得很好,有一些到地上就成果酱了。
于是几年以后针对万有引力定律某人写了一篇综述曰:某某年牛顿等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A和B证明了引力的广泛存在,C开创性的把定律应用在了切水果上,并得到了D的广泛应用,虽然切的还不好,但这足以证明万有引力法在切水果上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当然这些东西很可笑,但现今大部分研究论文描述的都是以上这些,这些所谓开创性的思路其实都没有什么价值,只是因为新而得以重视。他们不太重视研究的真正应用价值,也不再乎究竟能不能应用,只重视我这个新理念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某一方面的问题,而会不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就全然不顾了。而这就好比一位科学家培养了一批恶性度很高的癌细胞,用硫酸处理,发现杀灭效果高达100%。于是写了一篇文章说硫酸可以100%杀灭癌细胞。消息一出,举世欢腾,为了借这一事件凸现自己的研究能力,一部分人培养了另一些癌细胞,发现硫酸也可以100%杀灭他们。于是一大批有关这一研究的论文如雨后春笋般浮现出来。但却只有少数的人关心硫酸是不是真的安全。
这种游击性质的科研其实充斥了大部分现今的科学世界,随着所谓基础研究的扩大,不受约束的科研思维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当然思维不应该受到禁锢,但是科研的目的应该具有原则,那就是应用,真的能为人所用,真的好用,而不是提出了一个理念,只做出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而已。
想象中的科学家应该都是像爱因斯坦或是居里夫人那样发现了个什么理论或是现象然后造福全人类的人,不可否认,这些人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是有里程碑意义的,然而的确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现在搞科研的人比20世纪初那时候多多了,技术革命可以说天天都在发生,但想在科研上获得成功的条件却一点也没变。看准社会需要什么,哪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然后弃而不舍的努力钻研依旧是成功的要素。难题,挑战摆在眼前就应该拉开架势与其死磕到底,虽说不一定能解决,但也为将来真正解决它打下了基础。
然而与上面这种拉开架势死拼到底的阵地战不同,“游击战”的方式似乎是更流行的战法,尤其在基础研究领域,有些人不太喜欢那些需要很长时间也可能解决不了的有价值的问题,却更喜欢见缝插针,找一些潮流中的空档,做一些所谓创新但其实没什么价值的研究。如果牛顿的苹果落下的万有引力定律被发现在现下,那么这些“游击队员们”见缝插针的结果可能就会有如下几种:
牛顿:我发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了,他之所以没有往上飞应该是有力的作用。噢,这世间有万有引力的存在。
大科学家A:我发现香蕉从树上掉下来了,噢,香蕉也遵循万有引力定律。
大科学家B:我把桔子,番茄,牙刷,鞋子这些毫不相干的东西都从高处扔下,发现他们都可以落向地面,噢,很多东西原来都遵循万有引力定律。
大科学家C:我在地上放了一把刀,让苹果从正上方落下,发现苹果被刀切开了。恩,我第一次应用当今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第一次使切苹果成为一件不需要手工操作的安全的事情,只需在地上放一把刀,再将苹果扔下即可(切得好不好是绝对不提的)。
大科学家D:按照C所说,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我研究了用该方法切番茄,梨,桃,葡萄(葡萄是不是需要切已经不重要了)等不同水果的结果,发现有一些可以切得很好,有一些到地上就成果酱了。
于是几年以后针对万有引力定律某人写了一篇综述曰:某某年牛顿等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A和B证明了引力的广泛存在,C开创性的把定律应用在了切水果上,并得到了D的广泛应用,虽然切的还不好,但这足以证明万有引力法在切水果上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当然这些东西很可笑,但现今大部分研究论文描述的都是以上这些,这些所谓开创性的思路其实都没有什么价值,只是因为新而得以重视。他们不太重视研究的真正应用价值,也不再乎究竟能不能应用,只重视我这个新理念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某一方面的问题,而会不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就全然不顾了。而这就好比一位科学家培养了一批恶性度很高的癌细胞,用硫酸处理,发现杀灭效果高达100%。于是写了一篇文章说硫酸可以100%杀灭癌细胞。消息一出,举世欢腾,为了借这一事件凸现自己的研究能力,一部分人培养了另一些癌细胞,发现硫酸也可以100%杀灭他们。于是一大批有关这一研究的论文如雨后春笋般浮现出来。但却只有少数的人关心硫酸是不是真的安全。
这种游击性质的科研其实充斥了大部分现今的科学世界,随着所谓基础研究的扩大,不受约束的科研思维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当然思维不应该受到禁锢,但是科研的目的应该具有原则,那就是应用,真的能为人所用,真的好用,而不是提出了一个理念,只做出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而已。
前一篇:医生永远不能说的两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