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读千家诗221

(2023-09-18 10:32:02)

221杜甫《秦州杂诗》

  杜甫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

候火云峰峻,悬军幕井干。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译文

凤林一带战乱一直未息,通向鱼海的道路十分艰难。烽火浓烟滚滚,状如山峰的云那样高峻;深入敌方的孤军,经常遇到军营中的水井枯干。秋风吹不停,西域也被撼动;凉月给加寒,北庭更为凄冷。老夫思念累立边功的飞将军李广,朝廷什么时候才能商议筑坛拜将的事?

 

注释

(1)凤林:唐县名。在今甘肃省临夏市东南。时凤林正遭吐蕃进犯。后晋·刘昫《旧唐书·地理志三》载:凤林县,隶属河州。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九:“凤林县,中下,东南至州八十里。本汉白石县地。后魏大统十二年,刺史杨宽于河南凤林川置凤林县,因以为名。仪凤元年,于河州西移安乡县理此,又名安乡。天宝元年改名凤林。”《全唐诗》“凤林”注:“属河州。”

2)鱼海:吐蕃境内地名。《全唐诗》“鱼海”注:“在河州西。”今人刘满《唐诗地名辨正》:“唐代吐蕃境内有一鱼海,位于今青海境内。”“鱼海是专称,不是泛指,其地当在今青海境内。”

3)候火:烽火。

4)云烽峻:指烽火的火势高峻,状如山峰的云那样高峻。烽:一作“峰”。

5)悬军:孤军深入。

6)幕井:有井盖的井,指军营中的水井。

7)西极:西边极远之地。此指吐蕃。

8)北庭:唐代方镇名,属陇右道。以其治所在北庭都护府,节度使例兼北庭都护,故通称北庭。辖今新疆乌鲁木齐附近地区。

9)“故老”句:老夫思念累立边功的汉代飞将军李广,喻指盼望有能御边的良将。典出自汉·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九《李将军列传》:“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全唐诗典故辞典》“飞将”释义:“西汉名将李广威震匈奴,被称为‘汉之飞将军’。后喻指良将。”故老:作者自谓。

10)“何时”句:用韩信拜将典,以“筑坛”为喻,希望朝廷早日选贤拜将。《全唐诗典故辞典》“登坛(筑坛)”释义:“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接受萧何建议,重用韩信为大将军,特为设坛,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后因用作荣任将帅的典故。”时:一作“人”。

 

赏析

公元755年,即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史思明相继发动叛乱,一度攻入唐朝首都长安。唐玄宗逃难奔蜀,太子李亨乘机在灵武继位,名号肃宗,自此,拉开了玄宗和肃宗父子之间的权力斗争。为了扎稳脚根,把住权位,肃宗极力排斥玄宗旧臣,宰相房玄龄成为首革之人,被罢去相位,同党受株连,京师大云寺主持赞公和杜甫均为房玄龄至交,因而皆受牵连。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当时唐官军在相州(今河南安阳)被安史之乱的叛军打败,关内又出现了灾荒,杜甫的靠山房琯又一再受到打击,杜甫在政治上见不到出路,于是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位,携全家历尽千辛万苦度陇山,奔秦州(今甘肃天水),写了《秦州杂诗二十首》,此诗是其中的第十九首。诗写出了当时战乱不息、边事不宁以及战士行军环境的恶劣,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的焦虑不安。

首联写道路因战争而阻塞。起句写西北地区战争接连不断。“凤林”,凤林关,故址在今甘肃临夏西南。“戈”,兵器名,通常以它代指战争。下句写通往鱼海的道路因为战争非常难走。“鱼海”,湖名,唐时在吐蕃占领区内,此处指鱼海周边地区。由于安史之乱,唐朝中央政权请求吐蕃出兵援助,吐蕃一边帮助唐军平乱,一边扩充势力范围,没几年工夫,西北州县都在它的掌控之中,这在《秦州杂诗》第十八首中也有鲜明反映:“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其中“西戎外甥国”显然指吐蕃。

颔联写西北边区唐军之困境。三句写报警的烽火直冲云霄,“候火”即堠火,报警的烽火。“云峰”指云层堆积如山峰,“峻”,险峻。“云峰峻”是处于危急情况下所见云层之形状,这是心情焦急的反映。四句写军队孤立无援,连井水都干涸了。这里显然是用井水干涸来说明军队的物质条件非常差。“悬军”指孤军。“幕井”指将井口遮挡起来不许随便打水,说明井水已经很少了,或者说已经干了。

颈联写西北地区寒风凛冽。五句写连续的风暴使西极都为之撼动,“西极”,指西部地区。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左苍梧,右西极。”《文选》李善注:“豳国为西极,在长安西。”秦州正好在长安之西,当属豳国的范围。六句写月色照着北庭显得很寒冷。“北庭”指北庭都护府,治所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这里写的是自然气候,不可避免也反映了政治气候,从中可见吐蕃势力强大,使整个西北地区都为之震动,老百姓为之心寒。

尾联写诗人希望朝廷选派良将破敌安边。七句写老年人都在思念飞将军李广,“故老”,年老多阅历的人,当然也包括作者在内。“飞将”指李广。《史记·李将军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这句诗的意思也就是王昌龄《出塞》诗所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不过地点与对象不同而已。八句写希望朝廷能早日实现老百姓的愿望。“何时”采用设问的形式,表达了老百姓的强烈愿望。“筑坛”指真心诚意地拜将。

《史记·淮阴侯列传》称汉王刘邦对萧何说欲拜韩信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

杜甫在秦州时,秦州表面上还比较平静,因此有许多人从东方越过陇山到这里避难,但是正如杜甫所预料的那样,没过多久秦州就在代宗广德元年(763)被吐蕃攻陷了。而杜甫早在肃宗乾元二年(759)十月就已离开秦州到梓州,接着又到了成都。这表明杜甫的政治嗅觉还是比较敏锐的,因为他刚在肃宗身边做了一年的左拾遗,接着又做了不到一年的华州司功,对政治形势还是比较关心的。

其次,在战乱中,他深入到人民群众中,与他们一起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写出了“三吏”、“三别”这样的杰作,同时也促使他考虑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与前途。杜甫在这一时期的生活中历经磨难,但是提高了思想水平,就诗歌创作而言,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作者简介(略)

 

主要学习网络  百度快照

浅读千家诗2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浅读千家诗220
后一篇:浅读千家诗22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