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颂岳宗
颂岳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719
  • 关注人气:3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读千家诗208

(2023-07-26 10:37:05)

208綦毋潜《宿龙兴寺》

 

宿

  綦毋潜

香刹夜忘归,松清古殿扉。

灯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

白日传心净,青莲喻法微。

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

 

译文

白日游览龙兴寺,晚上竟忘了回归,寺庙门外的松树林中吹来阵阵清风。灯活明亮照满禅堂,佛珠系在主持的衲衣上。他的心境像白日一样明亮清静,佛法精微像眼睛一样纯洁干净。天女所散之花飘落不尽,处处都有鸟儿衔着天上飞。

注释

龙兴寺:在今湖南省零陵县西南。

香刹:寺院。此指龙兴寺。

忘归:忘返。

方丈室:指寺院住持的居室。

比丘:和尚。

心:禅心。

青莲:青色莲花,佛书中多喻眼睛。喻法:用事例比喻来讲佛法。

天花:天女所散之花。

 

赏析

綦毋潜一生游宦四方,曾经寄宿过很多寺院。此诗是诗人在龙兴寺过夜有所感而作。

“香刹夜忘归,松清古屋扉。” 首联描绘了非常优美的境界,松涛滚滚,敲打着古屋的窗岸;缕缕香烟,古殿中透出浓浓的禅意。游人乐而忘返,陶醉在这清静肃穆的气氛中。

“灯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在漆黑的夜幕中,惟有“方丈室”灯火明亮,射出柔和的光芒。灯光下,身披袈裟的主持颈系佛珠,默诵经文。结合全诗来看,作者的这种写法确实很高明,作者夜忘归,不仅是由于那 “松清古殿扉” 的幽雅境界的吸引,而且还想看看佛教徒的那种夜诵经文、清净无为的生活。这是写寺内的僧人善良勤勉,日夜为香客祈福,对佛法的钻研很勤奋。

“白日传心净,青莲喻法微。”夜景写过之后,作者笔锋一转,就直接赞颂这位法师。作者颂扬僧人传经的心境像白日一样明亮清静,佛法精微像眼睛一样纯洁干净。

“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这里巧用了佛经中“佛祖讲法,天花乱坠”的故事。据说佛祖释迦牟尼某日传经时,突然手拈莲花微笑,默默不语。众弟子不解其意,唯有摩诃迦叶悟得了其中道理。佛法微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无物可载,无假物载,这是第一重“空”;佛法微妙,最高境界是无,这是第二重“空”。从那以后,摩诃迦叶及其弟子把这种 “拈花微笑” 中的深意发扬光大,才有了佛门禅宗。作者在这里使用这个典故,极力赞美龙兴寺的主持得了佛法真意,传的是真经。

有认为这是一首禅诗。以诗谈玄说理,始自于魏晋时期,盛唐某些诗人也颇受其影响。究其原因,由于皇室提倡佛老,一些文人或由隐而仕,或边仕边隐,或由仕而隐,都不同程度地助长了这种风气的发展。綦毋潜这位唐代才子也深受影响,写下这首首禅诗。

 

作者简介

綦毋潜[qí wú qián]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左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綦毋潜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主要学习网络  古诗文网

浅读千家诗20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浅读千家诗207
后一篇:浅读千家诗209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