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颂岳宗
颂岳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719
  • 关注人气:3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读千家诗200

(2023-04-24 10:05:54)

200宋之问《扈从登封途中作》

 

扈从登封途中作

  宋之问

帐殿郁崔嵬,仙游实壮哉。

晓云连幕卷,夜火杂星回。

谷暗千旗出,山鸣万乘来。

扈从良可赋,终乏掞天才。

 

 

注释

扈(hù)从:跟随皇帝巡游。

登封:地名,即今河南省嵩山一带。

帐殿:皇帝出巡所住的用帐幔搭建的临时宫殿。

郁:繁盛美丽。

崔嵬(wéi):高大巍峨。

仙游:像神仙一样出游,这里形容皇帝出巡。

壮:壮观。

卷:舒卷。

杂:混杂。

回:回旋。

山鸣:据《汉书·武帝纪》,汉武帝祭嵩山,随从者听见山神恭呼万岁。

万乘:指天子。周制,天子有地方千里,兵车万辆。乘,古代计算兵车的单位,四马并驾一车,称为一乘。

良可赋:实在应该赋诗一首。

掞(yàn)天才:光耀照天的才华。

 

译文

帐幔锦帷在巍峨的嵩山上层层铺开,仿佛神仙驾游云端,盛况非凡。

清晨登临时,云雾与绣帐一同舒卷,如梦如幻;夜晚下山时,灯火与星光交织,好像银河回转,大地灿烂。

千旗飘动,遮天蔽日,山谷也显得幽暗;天子车驾到来,山中响起高呼万岁的声音。

我有幸跟随皇上出外巡游,非常值得赋诗赞颂,但终究还是缺乏光彩耀天的才华。

 

赏析

《扈从登封途中作》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一首五言律诗。万岁通天元年(696年)腊月,武则天前往嵩山祭天,诗人随行。在祭祀完毕后,诗人为颂扬这一盛事,在回登封途中作了这首诗。

该诗描述了武则天登嵩山时的盛大场面。诗的首联用一个“壮”字概括登山声势之浩大;颔联和颈联具体描写登山的浩大场面,笔法生动;尾联诗人自谦才疏学浅,言皇恩浩荡,结构完整。全诗八句共四十字,即事即景,对仗工巧,锦绣成文,壮阔沉雄,气象宏大。

首联描写帐殿的壮观。 “帐殿郁崔嵬”,实际上写了三样景物。一是“帐殿”,即皇帝出游以锦帐围成的所谓宫殿;一是葱郁的树林,即诗中的“郁”,一是“崔嵬”,高大的山。一句诗将三样景物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即是帐殿坐落于布满林木的高山上, “帐殿”是中心景物。“仙游实壮哉”,这是脱口而出的赞美之词。

颔联描写景色。“晓云连幕卷”,这是早晨的景色:那清晨的彩云看上去似与锦帐难分,在一起卷动,给读者以连幕卷的感觉。“夜火杂星回”,写晚间景色。帐殿及其周围的灯火看上去似与天上的星星混杂在一起,好像与星星一起在运转、在闪动。这两句是以早晨的彩云、晚上的星星作映衬,描写帐殿所处地势之高。“卷”“回”都是动态描写,因而景色也是壮观的。

颈联写天子车驾及随从人员在山谷中出现的情景。“谷暗千旗出”,这是指山谷幽暗,车驾在山谷中行走,忽然看到许多旗帜出现在眼前。“山鸣万乘来”,写扈从队伍人马喧闹,山谷回应,知道是天子的车马到了。这两句是从车驾在山中行进的角度写天子出巡的壮观。

尾联叙感想。上面的景象如此壮观,场面如此之大,的确可以向皇上献赋颂德,只因自己没有很高的才能,不能写得很好。尾联以自谦之笔点题,突出了颂圣之意。

《扈从登封途中作》虽为取悦皇帝而作,但文字华美,格律整齐,意境开阔,笔力刚劲,对初唐近体诗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作者简介

宋之问(656712年),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临汾)人。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进士。武后时官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因谄事张易之被贬为泷州参军。不久逃归洛阳,为修文馆学士。中宗朝官考功员外郎,知贡举,因受贿贬越州长史。睿宗时流放钦州,玄宗初赐死。

其诗与沈佺期齐名,并工律体,辞藻华靡,时号“沈宋”。诗多奉和应制题材,内容无甚可取,然其律体属对精密、语言精练、气势流畅,对于律诗的定型及唐代近体诗的发展有一定贡献。后人辑有《宋之问集》十卷,《全唐诗》编存其诗三卷。

 

主要学习网络  百度百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浅读千家诗199
后一篇:浅读千家诗204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