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千家诗120

120程颢《偶成》
偶
宋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诗题一作《秋日偶成》
译文
心情闲静安适,做什么事情都不慌不忙的。一觉醒来,红日已高照东窗了。静观万物,都可以得到自然的乐趣,人们对一年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一样的。道理通著天地之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思想渗透在风云变幻之中。只要能够富贵而不骄奢淫逸,贫贱而能保持快乐,这样的男子汉就是英雄豪杰了。
注释
从容:不慌不忙。
觉:醒。
静观:仔细观察。
自得:安逸舒适的样子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通:通达
淫:放纵。
豪雄:英雄。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反对王安石变法后,被贬谪回到洛阳后所作的。作为一名道德修养已经达到很高境界的理学家,作者所思考的并不是个人的得失与荣辱。他的安闲来自于内心的强大以及对天道至理的准确把握。换言之,即安闲是果,得道是因。这首诗即是体现这一心态的作品。
诗有四联,从中可以读出四种境界来:
第一个是“忘”。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一个“闲”字,点明了快乐的入门之径,即不要太在意生活中的一切。儒家讲究入世,这个闲字也并不是要你不去什么事,而是要求你不要把生活所需要的一切东西看得太重。面对生活现实的种种问题,要有忘我的境界,即超越生活现实去现实地生活。无事,并不是没有事,而是与后面的“不从容”构成双重否定为肯定,指一切事,应对起来都会从容不迫、不慌不忙,这样的 话,即使你有再多的工作、再多的任务,你也不会焦虑以至半夜惊醒,可以一觉睡到日出三竿,即“睡觉东窗日已红”。这个闲字,实则是要你“忘”,只有忘掉现实才能应对现实。生活总是现实的,每个人都被现实中的问题所缠绕,工作、家庭、亲情、友情等无不渗透和吞食你的生活空间,所以生活中总是被忙碌和乏味所折磨。整天把自己的心思放在应对接连不断的生活现实的冲击上,感受到的只能是身心的疲惫,生活也就毫无快乐可言。所以要想享受快乐的生活,必须要会“忘”,即忘掉所处的现实,从现实中超脱出去,沉溺于现实永远会被现实所吞没。做到这一种境界,就是会“闲”,并且能“闲”得住。
第二个是静。如果说“忘”是快乐入门的第一步,那么“静”就是入门后获得快乐的要做的第一件事。“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这里最关键的是这个“静”字。实际上,这句正常语序应当是“静观万物皆自得”,就是说,你排除外界干扰,你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世间万物都是自然而然的。皆自得,即自然而然之义也。这正好开启下一句“四时佳兴与人同”。 “四时佳兴与人同”说的不是指自己一年四季与别人一样快乐,而是说人的佳兴与四时的变化正如万物是自然而然的一样,也是自然而然的,是有规律的,不可强求。终日忙忙碌碌,为着快乐的生活理想去奋斗、为了名利去拼搏,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说错,但对于快乐来说,做得过分,就不对了。要把快乐作为自然的事,并且按照这样的规律去做,才会真正得到快乐。具体到每个人,就是不去做超越自己能力之外的事,即尽其所能而不强其所能。做到一点,就是要“静”,不为外面的东西所扰。是你的,才是最适合的,也正因为如此,才是最好的,也才是最快乐的。做不到静,看到外界这样想这样,外界那样想那样,就会被欲望驱赶到痛苦的深渊,而背离快乐的宗旨。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就像在冬天里想春天的美景一样违背自然而不可能。这两句非常重要,因为它开启了第三个境界。
第三个是超脱。排除干扰,静下以来,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但这些东西还只是浅层次的快乐。快乐不在于找到自我,更在于超越自我,即“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道,即规律,不是指天地有形的东西,那些“通”“有形”外,才是大道,所以道通天地有形外,对快乐来说,就是说快乐之道也是超越现实生活之上的,它依赖现实而又高于现实。“思入风云变态中”,是说真正宇宙的法理,超乎天地间一切有形事物之上,无所不在的,只有深入其中,超越其上,才能识其道。对快乐而言,就是超脱生活之外才能体会到生活的快乐。实际上这两句是用客观自然界规律获得的办法——超越万物之外才能得到大道,来说明快乐取得的途径——超越生活现实才能获得现实生活的快乐。理学讲求观心,观心就要超越自然来认识自然,这两句说的就是这一点。
第四个是安。儒家入世观念,并不是积极追求无限的欲望。入世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的政治理想是崇高的,建立符合“礼”的标准且有秩序的国家。但对生活,正如周敦颐(程颢老师)所说:“天地间有至贵、至富、可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颜子亚圣。”因此才有孔老先生的慨叹,“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富贵不淫贫贱乐”,是说有权有势有钱不骄淫无礼,知道守度、守规矩;一贫如洗也能安于现状,没有非份之想,果能如此,当然是“男儿到此是豪雄”。男儿泛指所有人,也就是说做到这一点,所有人都是生活中的强者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苦处就在于不知足、欲望无度,得陇望蜀,进取心严重扭曲所致。如果能安于自己能力所及,感恩生活的馈赠,一切皆会是美满的。
这首诗虽说是秋天偶然写成,细细分辨却可看出程颢的人生态度。就是心境悠闲,不慌不忙,丝毫不觉得任何压力。睡眠充分,精神充足,走出户外,放眼望去。以平静的心情去欣赏万物时,发现无一不具特色,各有其存在的道理,颇具自得的神情。春夏秋冬四时,也都有各自的美好风光与特殊胜景,这些都要靠人去品味。我们应该随着四季的变化而享受自然的乐趣。
在生命的悲情与思考之下,诗人超越了一己的得失和现实的困境,从更高更远以及更主动的层次上去提升人生的意义。这首诗表现的是道,是静观。静观就是去欲,四时佳兴就是去欲之后获得的快感,道通天地,才能够有这种感觉。所以富贵不淫,身处贫贱也感觉到快乐。这就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儒家观念,但是到了静观的境界,能够平静的看待世间一切,也就是真正的英雄了,这就是一种超越。
作者简介
主要学习网络 百度百科 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