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出故障了》说课稿(普通)
(2019-06-15 16:53:01)
标签:
教育 |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电路出故障了》。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叙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单元属于电学知识板块。本单元第2课是《点亮小灯泡》,第3课是《简单电路》,让学生初步认识了“电”,知道“电”只有在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才能使小灯泡发光。前2节课的学习,引出了第4课,这既是对前面内容学习的巩固,更是为后面《导体与绝缘体》《做个小开关》打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是让学生从“灯泡不亮”这一问题入手,开展2个部分的教学活动。第一部分:什么地方出故障了。第二部分:做个电路检测器。
(2)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
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过程与方法:
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一种新的方法:“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电路,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学生经历了本单元前面三个课题的活动及平时的生活经验,对电流电路已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年龄及技能方面:四年级的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已具备简单地制订计划、实验设计和并用的实践能力,认识了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具有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认识了表达和交流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本课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分析电路故障原因,制作检验电路故障的设备“电路检测器”,利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故障。
三、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我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做出多种假设和预测。 创设以科学探究为主的观察法、实验法、制作法、演示法。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电路出故障了。
1、出示电器元件:小灯泡、电池、导线,请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2、让学生到讲台连接一个电路,小灯泡没有发光。随即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板书课题:电路出故障了)
【本环节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很自然的引出了“电路出故障了”,同时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二)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1、首先1-2个学生说出小灯泡不亮的可能原因,然后小组内讨论并由组长记录。
2、全班交流得出,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1)小灯泡坏了;
(2)灯座松了;
(3)电池没电;
(4)电池盒断路;
(5)导线断了;
(6)导线没连接紧……
3、先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然后,得出下面两种方法:
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电池盒两端弹簧夹上的导线有没有夹紧;电池是否放好了;小灯泡拧紧了吗……)
替换法:用另外的好的灯泡、电池、导线等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灯泡是否能亮。
【本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理造成小灯光不亮的各种原因,这是发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同时也为引出“电路检测器”做铺垫】
(三)做个电路检测器
由于“替换法”中用好的元件,去替换可能出故障的元件,比较费时费力,教师适时出示“一个电路检测器”。
1、出示“一个电路检测器”
2、让学生比较“电路检测器”与简单电路的不同。
(电路检测器:是将简单电路中的小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另外再连上一根导线,它比“简单电路”多一根导线。)
3、全班讨论:如何使用“电路检测器”。
(把故障电路的某一部分电路或某一个元件连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导线头之间,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是畅通的、没有故障的,否则就证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不畅通、有故障。)
【本环节设计意图:比较“电路检测器”与“简单电路”的不同,以及讨论交流“电路检测器”的使用,都为“检测电路中故障”实验做好基础】
(四)检测故障,排除故障。
1、教师提示:
(1)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
(2)检测电路前,试试检测电路灵不灵,即检测电路中的小灯泡是否发光。
(3)在检测电路时,应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
2、学生制订检测计划,利用老师提供的“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要边检查边记录;最后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
3、讨论交流:分组汇报,把自己的检测办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4、各小组排除故障,将故障元件上交到指定盒子,并从老师处取回好的元件,使小灯光重新亮起来。
【本环节设计意图:实验结论的得出要以实验结果为依据,所以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实验时间,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检测故障,排除故障,经历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践应用
实验探究结束后,引导学生自行总结本节课知识:小灯泡发光是因为在这个电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电路中任何一个元件出故障,电路就会断路,小灯泡就不能发光。)
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方法去查找电路中的故障呢?(用试电笔、万能表来检测电路中的故障。)
【本环节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安全用电教育】
(六)板书设计
电路出故障了
检查法
替换法
回路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重点是让同学利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存在的故障,并进行排除。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理解电路的原理。在实验前,我提前给每组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电路检测器”,和4个故障电路;目的是让学生利用课上时间,尽可能多地去检测电路中的故障,然后排除故障,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科学实验探究的快乐,培养尊重他人、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一节课下来,我收集了各小组的实验记录单,观察了学生连接电路时的熟练程度。提示学生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操作能力强的学生一定要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此次实验活动,需要小组中几个同学分工合作才能完成。
在日常教学中,课上总会出现了我课前没有料到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前充分备课,储备知识,多设预案。当学生确有预设之外的情况出现时,教师应当适时调整教学方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成为真正的有效教学,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喜爱的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