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七九年越军“三部法”和“鼎足”用兵特点(2)
(2010-01-02 09:09:30)
标签:
军事越军阵地防御防御阵地防御地域 |
分类: 军史钩沉 |
(转自新中国之战)
二、防御阵地前沿活动兵力的设置,越军在阵地前沿活动的兵力,视当时的战斗情况决定,越军营防御阵地会指定一个排,越军连防御阵地会指定一个加强战斗班,根椐现地情况做出预案,两个战术单位分别进至和部置于主要防御方向的前沿五百至一干米或更远的距离上,构筑工事和设定阻伏阵地,其主要作战任务是在越南地方部队、民兵、前锋队、特工队的配合下,对我实进行袭击、伏击,设置障碍,打冷枪,放冷炮,迟滞和消耗我军实力,必要时可由营呼唤野战炮火直接为其提供炮火给予支援。
三、交战中必须留有必需的机动兵力,越军的机动兵力,也叫战役、战术预备队,营为基本战单位时,越军则保留一个连为预备队,连的防御地域其预备队为一个排和一个加强战斗班,在实战中无论越军防御间隙再大,但越军都保持着成建制的预备队,实行少摆多屯,预备队一般是部置于主要防御方向,而又便于越军预备队机动的位置,主要是用来补充越军防御阵地内的守卫力量,配合其他分队对我军进行反冲击。
在自卫还击作战中,越军防御地域主、次明确,使用防御工事,兵力较为合理,加之越南自上而下实行全民皆兵,全面实施”三结合”武装力量结构形式,在许多阵地防御中和次要防御方向上,越军除布设少量越军野战军主力部队外,同我军攻击部队进行死缠烂打的有很多是越南省、市、县地方部队,包括民兵,冲锋队武装力量都掺杂在越军阵地防御作战中,从效果上看这种举措不仅增加了越军防御兵力,同时,弥补了越军作战兵力不足的劣势。因此,从七九年实战结果分析,当年在对越战斗中,我军各参战部队除歼灭了越军的部份野战部队人员外,同时,还击毙了为数不少的越军地方部队和民兵、冲锋队战斗人员。
越军在中越边境一线阵地的防御中,广泛推行“鼎足”防御的战术运用,把兵力、武器均衡地部置在我军可能实施突击的三个位置上,形成“鼎足”之势,越军从地形地物的合理应用到战斗人员的分布,预备阵地设置,火力配备都较为诡诈周全,从实战结果分析,越军的“鼎足”阵地防御方法,其基本立足点是充分利用了山地、山岳丛林地的地域特性,有效地利用了地形地物组织防御阵地和火力设置,由此看来,当年越军的阵地布设确有许多可取之处,我军在未来军事斗争中绝对不能忽视越军的上述战术伎俩。越军七九年所谓”鼎足”阵地防御方法。,概括起来有以下特点:
1、越军能够实施在防御作战中在多点、多方向上抗击我军的连续冲击进攻,实战中我军无论穿插、阵地攻坚战中,很多战例都曾发生多例我攻坚部队遇受来自攻击目标左、右两侧高地守备越军的火力侧击,受到了越军倚角之势的三面火力压制,由于越北山区的特殊自然条件和地貌特征的影响,至使我攻坚分队兵力难以展开实施机动作战,加之越军以逸代劳占有地利优势居险而守。由此,造成了我进攻、穿插分队的诸多伤亡,实战中越军能够在我军主要防御方向上集中力量,迅速机动作战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