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万越南难民在中国生存调查:既来之,则安之(5)

(2009-12-22 10:36:03)
标签:

难侨

越南难民

近海捕捞

归侨

侨港镇

军事

分类: 军事新闻

(转自中华网)

90%人口为归难侨

侨港镇位于北海市银海区的南边岭海湾,距北海市区7公里,是广西唯一以安置归侨为主的镇级行政区域。这个陆地面积只有0.7平方公里的小镇,30年前曾是全国最大的难民集中安置点,现在近1.73万人口中,归侨难民和侨眷占90%以上,主要产业以海洋渔业、水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为主。

在侨港镇采访时,记者遇见了40岁出头的当地居民彭信伟,他拥有一家年产值超百万元的海鲜加工厂。在上世纪70年代,他作为难侨回到祖国的时候,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

侨港镇的主要产业是近海捕捞,差不多每户人家都有船,一家有好几条船的也大有人在。

走进侨港镇渔民家庭,聊起20多年前海上作业的情景,中年以上的归难侨都忘不了:刚回到北海的时候,他们每天只能在近海靠为数不多小船捕捉近海鱼虾谋生。曾经担任侨港镇镇长的归侨周玉富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我们跟父亲们一块来到侨港的时候,唯一的生产和生活用具就是500多条小木帆船。”

为安置好归难侨,中国政府为侨港镇的归难侨下拨了2900万元专项经费和大批物资,为他们建造了渔港、渔船、住宅、医院、学校、文化活动中心等生产、生活和文化教育设施。联合国难民署也曾于上世纪80年代先后提供700多万美元的援助。

小镇人开始赚大钱

随着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侨港镇的归难侨们提出“造大船、闯远洋、赚大钱”的产业思路,当地渔业从近海捕捞逐渐转向外海发展。

老难侨简苹房的捕鱼“家当”十分典型地反映了侨港镇经济的“三级跳”:1980年,政府扶持下,他贷款800多元买下了一艘旧的小艇出海捕鱼,1984年,用出海捕鱼的钱买回了机帆船,到1999年已拥有两艘价值100多万元的大船。如今,已经拥有4艘大船的简苹房,还想通过多种方式融资,实现自己开展远洋捕捞业的梦想。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务办公室介绍,目前小小的侨港镇共有九大渔业生产公司,固定资产达8亿多元,有大小机动渔轮860艘。2006年全镇捕鱼量14万吨,产值4.1亿元,分别是1980年的62倍和127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