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位侦测雷达在中越血战中的重大作用(2)
(2009-10-12 11:58:47)
标签:
军事 |
分类: 军史钩沉 |
怎么打呢?我对炮兵的具体战术不懂,但老参的比喻很明白,炮兵用了一种特殊的瞄准方法,就是以李海欣高地的最高点为圆心,扩散着往外打,就象水里扔石头形成的水波,最初的弹着点在中心,一圈一圈的往外围扩大。这样,落弹比较分散,而且一个点上连中两发的可能性几乎等于0。只要不是直接命中,坑道就不会被炸毁。而越军因为刚刚占领阵地,没有工事,照样要挨打。那要是一发炮弹正中坑道口呢?---那就没办法了,走楼底下还能让花盆砸死呢。他们的炮火够凶的了,但是更凶猛的炮火并没有投向李海欣高地,而是砸在了清水河以北的开阔地上。就是老山这个下颌前面的嘴唇部位。地形限制,越军的一线部队不能埋伏太多,二线要通过这片开阔地才能支援上来。
当时老参曾经说过有多少部队朝那个方向开炮,但是我没有记下来,反正是大部分的火炮都是这个方向。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炮兵这一战打出了极高的水平。步兵报告,说他们看到了一个奇观--炮弹炸出一道滚动的火墙,仿佛静止一样立在阵地的前方,在黎明前比照明灯还亮。越军只要敢于接近这道火墙,立刻就尸骨横飞。战后总结,炮兵部队认为这道火墙对保证中国军队的胜利极为重要,这样,增援上不来,张友侠的一个团正面上,越军没有多少数量的优势,否则中国步兵虽然能打,毕竟不是兰博,能不能守住就很难说了。作战结束的时候,这位老参到松毛岭上去看,越军在中国阵地前的遗尸有两个部分,泾渭分明。一部分是从山脚到阵地前沿,最前面的离张友侠指挥所只有不到叁十米,上千名士兵全都是头冲着北方,象晒的干鱼一样,很多士兵衣衫褴褛,连鞋都没有,可是身上挂满了武器,手榴弹,子弹,刺刀……
中国守军当时都很慨叹,说越南政府实在对不起这些勇敢的士兵。还有一部分就是山下清水河方向了,那里,简直就是屠宰场,植被全都不见了,越军的尸体和装备都是碎块,无法找到一具完整的尸体,这就是那道火墙的
大家都知道,老山作战打到第二天中午,炮兵的炮弹打光了,有一个小时的火力缺口。越军援军上来,全力拿下了八里河东山与松毛岭之间的164高地。164高地是二线的制高点,虽然重要,但越军当时已经打开了中国军队二线阵地缺口,不需要拿下164,也可以进攻松毛岭主阵地了。如果他们这一个小时全力中央突破,恐怕张友侠真的会休克过去,一个不巧松毛岭要打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烂仗,鹿死谁手还难说。而越军却中了邪一样,集中全力向164疯狂突进,一定要占领而后快,结果,等他们拿下164,中国炮兵的炮弹也到了,越军败局已定。越军为什么认定164如此重要呢?从截获的越军电文得到了答案。原因是越南炮兵被中国大炮打惨了。从后来掌握的情况看--也不知道他们怎能知道的那样清楚。中国军队的炮弹象长了眼睛一样直接打中越军炮群,甚至越军刚刚打完一炮,不到一分钟就被连人带炮炸飞。越军曾经冒死转移阵地,可是在新的阵地上结果完全一样,甚至有中国炮弹打进了越南炮膛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