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付院长,其实他那时不老,只因为那时我们太年轻,所以才这么说。他中等身材,有一张极严肃,也极慈爱的面孔,就象影片《英雄儿女》中的王文清政委,令人起敬让人感动,我一直想要我的爸爸就像王政委;他去得太早了。而我,想去看他动作太迟了;即使是现在,他的年龄也不能算老,真的不太算老。所以,让我忽视了生活中时刻会有
例外发生这种事情。
之所以首先想到他,是突然想起件让人发笑的事。这好象和要说的故事很不相称,我想这就是战争带给人的另一件东西:你会装得对残酷的事情视而不见,或者对刚发生过的事情假装已经忘记。这个变化的过程很不容量,但是有时候快得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其实残酷的战时,人更可能笑。因为你必须让自己忘记.。
我们奉命到达待命地的第二天早上,广西宁明县洞朗村,一个掩映在翠绿竹林中的小村子,齐付院长把大家集合起来讲夜半查岗暴露的问题:“总的看来大家表现不错-
-但是问题也不小。担架排的给我听好喽”!我们竖起耳朵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一夜平安无事,早上起床觉得战争离我们远了,说实话都很泄气。
齐付院长接着说:“昨晚查岗查到担架排,站岗的战士挺机灵,老远朝我喊:口令!我心想警惕性挺高嘛,我回答了他口令。可是没想到我们这个战士听了回答,还是一个劲儿问我口令。这倒不说,还哗啦一下拉开了枪栓……”队伍一骚动,大家都捏了把汗。只听老头子说下去:“我心想,你小子怎么训练的,不过还得回答他口令呀。回答完了口令我还特地对他说:查岗!我是齐景臣。可是没想到哇没想到,人家对我大喊一声:“
举起手来!”轰一下大家全笑了。老头儿不笑,接着和我们说:“我一听就火了,混蛋!把你们排长给我找来。”好多人都笑坏了。老院长还是不笑,举起巨大的电筒对我们晃:“
当时我气得用这个晃他的眼睛来着,呵呵!”他最后还是笑了。。。
二十多年了,我至今能看见他慈父一般的笑容。
那天剩余的时间全院上上下下都在训练如何传递口令,如何在黑暗中正确识别和使用口令。训练间歇,我们除了嘲笑那个过分紧张的战士,还为老院长后怕。
人物简介:齐景臣:七七事变前参加革命。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后随部队从东北调四川。于2000年病逝于四川绵阳市。河北人,标准军人风度,为人钢板直正,打仗敢为先;是我一生中最敬重的人之一,谨以上面的文字纪念他,啊,希望他在天之灵能有所知!
(三)
广西山水算天下美景之一。虽说不远处在交战,眼前所看却一派祥和。你仍不能想象战争来了会怎样。战争仍停留在纸上,停留在节节胜利的战报上。真的战争,离我们的感觉仍是那么远。
我们是在到达待命地第二天下午接到出发命令的。当时我和王丽君在离驻地一里远的井边洗头,此前有消息说我们这支部队也许不会出去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极为失望。接到通知,我们披着湿发,抱着一堆衣服拼命跑回来。那时驻地四周是一片紧张。
我们用最快的速度打背包,收拾装备。不久又接到另一个通知:留下一切能证明身份的文件,一级着装,待命出发。战争就这样地来了。们又丢开背包,全体集合到村子下面的空地上。重点整理各自的药箱,检查枪枝弹药,防毒面具,背上从四川出发带了一路的干粮代,水壶,包,穿上硬邦邦的防刺胶鞋。等等等等。
回想那个下午,真是非常电影:村前的低地上,好些穿绿色伪装的卡车庞然停着,十分硝烟的感觉;从没见过面的司机们,突然间出现,虽说有思想准备还是让人觉得不寻常;大家脸上兴奋着又强制性的沉静,我自己感觉,有种人类意识到危险后自我保护性的麻木。男兵们一箱接一箱,往卡车上抬箱子;村民们被允许站在远远的坡地观看;女兵们少不了有点叽喳;院长和所长们紧张的忙活着,在各个战时单位间匆匆过往,给留守人员和出发人员分别开会;李管理员最后一次给大家发放干粮。很早我就没想到的是,干粮袋仍然得像电影里的八路一样得挂在肩上,在里面装的是饼干,也算现代化了。我一直有意无意的找着感觉,有些个瞬间,我觉得那种气氛不是上战埸,象是去搞一次野营。
因为身体的原因,我被分到全所最轻的战备箱,里面只装敷料,重量不足五公斤。然而就是这个内容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箱子,我也开始和大家一样,差不多第一百次检查它。我把里面的敷料又一次排排放好,要知道,那的确关系到战士们生死!接下来,觉得自己的干粮袋太鼓了,分了些给男兵曹内银背着;我还觉得天气实在太热,没必要按规定带绒上衣,悄悄把它们打进背包,给看守人员。我想我是全院最轻装的一个了,当时很得意。而我最担心的,我的纸和笔被发现;至今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当年我想都没想,那是否违反了规定?如果是,会有什么后果?知道把它们藏在防毒面具袋子最下面,压紧;特别特别高兴的是,挎包里有一把手电,是夜里执行抢救任务用的;不过不是老院长那种能装四节电池的大家伙,倒真是可惜。带了一块红布,好蒙在手电上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