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报社有的记者很不像话,报社规定记者必须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但不少人除了出差平时经常不带,理由是背着太重。
太重?我们报社配发的可都是12寸的小屏笔记本!我对本报记者的“娇气”很愤怒,我说你们也不去比一比,十年前人们背的是什么样的笔记本?那时要看一个人是不是混IT
圈的,就看他是不是一个肩膀高一个肩膀低,都是背电脑背出来的。现在你们再去看看那些公司的白领,穿着西装打着领带,身上还背着一个双肩包,上班的当他要去旅游,旅游的当他要去上班,“混搭”得一塌糊涂,还不是为了带上笔记本。人家都能随身携带电脑,你们为什么不能?
这件事充分暴露出报社的纪律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但批评归批评,世界上像我们报社记者这样懒散的人有很多,于是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上网本越卖越火。
上网本是个很奇怪的东西,越是专业的IT人士就把它骂得越凶,不骂不足以体现出自己的专业。不客气的说它“火不过今年”,客气点的说它“三年内必死”。反对者中最大牌的就是苹果的乔布斯了,直接就把上网本称为“垃圾”。而作为很不专业的IT人士,我是上网本坚定的鼓吹者,在这件事情上我再一次选择与苹果势不两立。
上网本的计算性能比不上主流笔记本,但它有个最人性化的优点,就是轻巧便携。有人嘲笑那些“无知”的上网本用户:轻薄的笔记本不是没有啊,苹果的MacBook
Air、联想的ThinkPad X301、索尼的VAIO TT2……可额滴神啊,要知道它们的价格都要一、两万元,一台MacBook
Air够买五、六台上网本了,真把电脑用户都当成2007年的上海股民了?说这种话的人觉悟快赶上晋惠帝了,大臣说天下百姓无粮,可爱的晋惠帝说“何不食肉糜?”现在大家抱怨笔记本电脑背不动,有人的建议居然是:“何不买MacBook
Air?”
上网本的风靡给IT业发出了强烈的信号,它宣告了现代人是多么期待随身电脑能轻点,再轻点。过去人们满足于笔记本电脑将自己从固定的座位上解放出来,而现在人们更期待它能将自己不堪重负的手臂也彻底解放。对于那些质疑上网本的声音,我的态度是:什么时候等我看到我们报社这帮记者愿意每天拎着笔记本上下班,再来跟我说“上网本没用”!
上网本的意义不仅在于现阶段满足了普通用户轻松携带电脑的需求,更在于它促进了电脑产业的技术进程。正是在上网本的“逼宫”下,“芯片双雄”都展开了动作,英特尔推出了ULV平台,AMD推出了Yukon平台,这些技术平台的目标就是制造出适合大众的轻薄笔记本,既不用像上网本那样牺牲部分计算性能;同时又不会像过去的轻薄笔记本那样价格高高在上。这开了个好头,它标志着笔记本电脑正在向“瘦身”迈开大步。
反对上网本的人都说“上网本必死”,而作为上网本的支持者,我也说“上网本必死”。业界已经开始追求将超便携、高性能与低成本合为一体,当有一天人们只需5、6千元就能买到类似MacBook
Air、ThinkPad
X301这样的轻薄笔记本时,谁还会去用上网本呢?但上网本退出历史舞台意味的不是失败,而是最大的胜利,这标志着它终于刺激PC产业完成了一次巨大的技术跨越。在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将给上网本写下八个字的评语——“生得光荣,死得伟大”。
问题是,这一天的到来还要等多久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