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倡中庸之道 ——《诗经·唐风·蟋蟀》赏析

(2011-05-06 16:13:10)
标签:

杂谈

分类: 诗经赏析

提倡中庸之道

                          ——《诗经·唐风·蟋蟀》赏析

《蟋蟀》今译

凌彰

 

蟋蟀在堂,      蟋蟀鸣叫在堂前,
岁聿其莫。      天寒岁暮年将尽。
今我不乐,      如果现在不享乐,
日月其除。      岁月就白白过去。
无已大康,      享乐不能太过度,
职思其居。      要牢记本职工作。
好乐无荒,      喜好享乐不纵欲,
良士瞿瞿。      善良人士要清醒。

蟋蟀在堂,       蟋蟀鸣叫在堂前,
岁聿其逝。       转眼一年就过去。
今我不乐,       如果现在不享乐,
日月其迈。       岁月就白白溜去。
无已大康,       享乐不能太过分,
职思其外。       要考虑发生意外。
好乐无荒,       喜好享乐不纵欲,
良士蹶蹶。       善良人士要勤奋。

蟋蟀在堂,        蟋蟀鸣叫在堂前,
役车其休。        公车都停泊休息。
今我不乐,        如果不及时行乐,
日月其慆。        岁月就白白流逝。
无已大康,        享乐应该有节制,
职思其忧。        要常怀远虑近忧。
好乐无荒,        喜好享乐不纵欲,
良士休休。        善良人士要安分。

 

 

赏析:

    

    诗经中的12篇唐风是唐国(也是晋国)的民歌。周成王在位时封他的弟弟姬叔虞为唐侯,其都城在今山西省翼城。后来因为唐地有“晋水”,所以改称“晋”

《唐风·蟋蟀》与周公(名姬旦,周武王的弟弟)于公元前1049年所作同名诗《蟋蟀》极其相似。周公的这首诗在黎地(后来的唐国,在山西境内)长期流传,成为当地的诗歌。因为在长期流传中有些字句已发生一些变化,但内容依旧。现将至今仅存的周公《蟋蟀》诗的第二章诗文列下,以供对比。

“蟋蟀在席,岁矞员落。

  今夫君子,不喜不乐。

  日月其迈,从朝及夕。

  毋已大康,则终以作。

  康乐而毋荒,是惟良士之惧。”

 

古代打仗得胜凯旋后,通常会在宗庙举行庆功典礼,包括举行“振旅” “献俘” “论功行赏”和“饮至”等仪式。“饮至”又有“赏赐策命” “赋诗言志”和“饮酒祝福”的程序。公元前104910月秋天,在周武王伐黎(当时的一个部落,唐国的旧地)凯旋后举行的庆功晚宴上,周公向周武王敬酒前后,写了三首祝诵诗。即《英英》《明明上帝》和《蟋蟀》 。因此,可以认为周公(姬旦)就是《唐风·蟋蟀》的原始作者。

《唐风·蟋蟀》三章的首句“蟋蟀在堂”表示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到了秋寒岁末之时,蟋蟀便会在厅堂前面鸣叫,表示转眼一年便将过去。《诗经·豳风·七月》也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句子。意思是:“七月蟋蟀在田野,八月栖身在檐下,九月跳进家门内,十月它们畏秋凉,躲藏到床下避寒。”(此处的十月是指农历,也是阳历十一月)

《蟋蟀》是含有治国处世的人生感悟的政治、教化诗。其中心思想是提倡中庸之道。认为人生易老,应该及时行乐,但又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要爱岗敬业;要劳逸结合,有张有弛;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勤奋工作,要行乐但要有节制。据宋代朱熹的《诗集传》说:“唐俗勤俭,故其民终岁劳苦,不敢少休。及其岁晚务闲之时,乃敢相与燕饮为乐。”朱熹的解读与周公《蟋蟀》诗的本意略有差别。前者认为是写当地农民的习俗;后者则是针对当时奴隶社会的部落领袖和奴隶主的劝告,提醒他们不要因为沉湎于酒色而亡国。再者《蟋蟀》第三章里提到“公车都停泊休息” ,显然告诫的对象是指有公车可乘坐的王公和领主们。

中庸之道后来成为儒家的一种主张。通常“中庸”是指待人接物采用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但在四书里的《中庸》则含义不同。古代学者认为“中庸”是指天下的正道和定理,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和一切思维行动的准则,是人们的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

 

 

 

 

                                               2011040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