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诗 无以言——孔子对《诗经》的评说
(2010-03-03 11:14:43)
标签:
《诗经》召南雅言孔子鲁国文化 |
分类: 其它 |
不学诗
——孔子对《诗经》的评说
凌彰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后期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鄹城)人。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他在《论语》中多次评说《诗经》或引用其中的诗句,为后人吟诵、研习、鉴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及继承这一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提供了有益启示和重要评价。
现将其评说辑录并解读如下:
(一)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见《论语·为政》)
解读: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思无邪”是《诗经·鲁颂·駉》中的诗句,意思是思想纯正,没有邪念。
(二)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
解读:
孔子说:“《诗经·周南·关睢》这首诗,表现男女追求欢乐而不过度放荡,失恋时哀怨难过而不伤痛欲绝。”
(三)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述而》)
解读:
孔子也使用周朝京都地区标准语言的“雅言”,当他吟读《诗经》《尚书》和进行赞礼时都使用雅言,而不用鲁(山东)的方言说话。
(四)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解读:
孔子说:“吟诵《诗经》可以激发我们的豪情壮志,遵守礼仪可以使我们立身处世、立足于社会,欣赏音乐可以陶冶我们的性情而健康成长。”
(五)子曰:“师挚之始,《关睢》之乱,洋洋乎盈耳哉!”(《论语·泰伯》)
解读:
孔子说:“从鲁国的音乐师‘师挚’开始演奏序曲,一直到最后演奏结尾的《关睢》乐章,在我的耳朵里都充满了美妙动听的乐声!”
(六)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
解读:
孔子说:“我从卫国反回鲁国之后,才整理订正了音乐谱调,使《诗经》中的《雅》105篇和《颂》40篇各就各位恢复了其本来面目。”
(七)子曰:“衣敝韫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祈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论语·子罕》)
解读: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棉袍,与身穿孤裘皮袍的人一起站立,而不感到羞耻的人,或许只有仲由吧!”《诗经·邶风·雄雉》里说:“不嫉妒也不贪婪,为什么没有好报呢?”子路听了之后,便常常吟诵这两句诗。孔子说:“仅仅做到这样,怎么能说是达到尽善尽美呢?”
(注:仲由,字子路,是孔子的学生)
(八)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先进》)
解读:
南容多次反复朗诵《诗经·大雅·抑》中的诗句:“自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意思是:“洁白玉圭有污点,也可以把它磨掉。如果说话出差错,那就无法再挽回。”因为南容常常用上述诗句来告诫自己说话要谨慎,孔子便把侄女嫁给他。(注:南容,姓南宫,名适,字子容,孔子的学生。)
(九)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涉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论语·颜渊》)
解读:
子张询问关于崇尚道德、明辨是非的问题。孔子说:“主要是忠诚守信、遵从正义,就是推崇道德。喜欢某人时,希望他长生不老;厌恶他时又恨不得他快死,这就是不明是非。”正如《诗经·小雅·我行其野》里所说的:“她的确并不富有,只是你见异思迁、喜新厌旧。”(注: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孔子的学生。)
(十)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
解读:
孔子说:“熟读《诗经》三百篇,让他去处理政务,却贯彻不下去;让他出使各国,也不能独立地应对外交活动;虽然博览群书,又有什么用?”
(十一)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论语·季氏》)
解读:
陈亢问孔子的儿子伯鱼说:“你曾得到令尊的特殊教导吗?”伯鱼回答说:“没有,有一次家父独自站在庭院里,我谦恭地走过。他问我:‘学习《诗经》了吗?’我回答说:‘还没有。’他说:‘不学《诗经》,就无法与人交谈。’我退走后便去学《诗经》。又有一天,家父独自站在庭院里,我又谦恭地走过。他问我:‘学习礼仪了吗?’我回答:‘还没有。’他说:‘不学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我退走后,便去学礼仪,我所听到的,就这两次。”
陈亢离开后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却收获了三点:第一是知道该学《诗经》,第二是懂得该学礼仪,第三是了解到孔子没有偏爱自己的儿子。”
(十二)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解读:
孔子说:“同学们为什么不研习《诗经》呢?读《诗经》,可以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可以提高观察宇宙自然和社会人生的能力,可以使人与众人和谐共处,可以抒发心中的怨恨和不平;从近处看,可以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从远处看,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更多地认识动物和植物的名称。”
(十三)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论语·阳货》)
解读:
孔子对儿子伯鱼说:“你读过《诗经》的国风《周南》和《召南》吗?一个人如果不读《周南》、《召南》,那就好像面对墙壁站立而不能前进一步。”
2009.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