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约黄昏后——《诗经·陈风·东门之杨》赏析
(2010-02-26 11:31:18)
标签:
东门之杨白杨树元夜树叶陈国文化 |
分类: 诗经赏析 |
人约黄昏后
——《诗经·陈风·东门之杨》赏析
《东门之杨》今译
凌彰
东门之杨,
其叶牂牂。
昏以为期,
明星煌煌。
东门之杨,
其叶肺肺。
昏以为期,
明星晢晢。
赏析:
陈国地处今日河南省的淮阳、拓城和安徽省的毫州一带。其民间歌谣《陈风》多数是关于婚恋的爱情诗。陈国的民俗崇尚巫风,常在求神问卜的日子、在山坡上和大树下举行歌舞聚会,而青年男女则在舞会中相亲择偶、谈情说爱。
《东门之杨》是一首描写男女青年约会而久候不至的情诗。全诗8句、仅32字、短小精练而意蕴朦胧。约会的时间是夏天的黄昏、地点在东门外的白杨树下。虽然只写杨树和星星两种景物,却构成一幅宁静的夏夜美景。诗中的景物描写简约、细微、平淡。树叶繁茂表明是在夏天,不是树叶嫩绿的春天、不是枯黄落叶的秋天,也不是没有树叶的冬天。约会的时间定在黄昏,然而苦等一整夜直到启明星出现,天已拂晓,仍然不见对方来临,反映出等候者心里充满着焦急、期待、猜想和失望懊恼等等复杂的心情,也表现出等候者对爱情的真诚专一。
诗作者除了采用以景写情的表现手法,又采取朦胧模糊的手法,没有说明等待者是男子,还是女子,也没有表示出或爱或恨的感情。全诗将许多情事藏于朦胧之中,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思考空间,产生了含蓄无限的艺术效果。
在欣赏情诗《东门之杨》时,自然会联想到宋代的杰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1007~1072)所写《生查子·元夕》,其诗文如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杉袖。
对比上述两诗的异同是约会的时间都在黄昏,但前者是在郊外群星闪烁的夏夜,而后者是在灯火辉煌、热闹的元宵节的寒冬。前者久候情人不至,心情焦急,未能见面,而后者是去年曾经约会见面,渡过了欢乐幸福的元宵节,而今年却因为“人面不知何处去”,抚今思昔、今昔对比,不禁伤心落泪。另一相同的朦胧之处是都没有说明双方的性别,而让读者自己去随意猜想。在景物描写上,前者写白杨和星星,后者写杨柳和月亮与花灯。
200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