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学者对《诗经》的评说
(2010-01-13 09:47:09)
标签:
《诗经》图解诗经总集闻一多中国杂谈 |
分类: 其它 |
知名学者对《诗经》的评说
凌彰
为了加深对《诗经》的比较全面而客观的认识,除已辑录孔子对《诗经》的评说之外,现将中国20世纪的几位著名学者的相关评说辑录列举如下,以供学习参考。(排名不分先后)
一.闻一多(1899~1946)著名诗人、原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诗经》是中国有文化以来的第一本教科书,而且最初是唯一的教科书。这“第一”与“唯一”,便揭示了《诗经》对于后来两千多年中国文化的发展、社会伦理的构建所起到的奠基性作用。”
(见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出版的《图解诗经》的封背)
“在《序例提纲》中, 闻一多先生首先提出对《诗经》有三种旧的读法,即经学的、历史的、文学的,而他这本书的读法则是“社会学的”。他把《诗经》的国风部分重新编次,分三大类目,即婚姻、家庭、社会。他认为这样重新编排和注释,国风就“可当社会史料文化史料读”。同时“对于文学的欣赏只有帮助无损害”。闻先生并不抹杀《诗经》的文学性质,他在译注中很好表达了国风作为抒情诗的艺术特点。他是要充分利用文学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的特殊手段,来揭示那一时代活的文化形态,并把这种形态拿来直接与今天的读者见面,这就是他所说的“缩短时间距离——用语体文将《诗经》移至读者的时代,用下列方法(按即用考古学、民俗学、语言学的方法——引者)带读者到《诗经》的时代”。
(见闻一多撰《唐诗杂论》一书中的《传璇琮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二.胡适(1891~1962)著名学者,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
“古代的书,只有一部《诗经》可算得是中国最古的史料,《诗经》中所说的国政、民情、风俗、思想,一一都有史料的价值。”
(见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出版的《图解诗经》的封背)
三.钱玄同(1887~1939)语言文学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新《诗经》学的任务是:救《诗》于汉宋腐儒之手,剥下它乔装的圣贤面具,归还它原来的文学真相。”
(见上述《图解诗经》的封背)
四.余冠英(1906~1995)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曾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诗经》是人民以自己的声音歌唱生活,以自己的眼光观察现实,“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直接道出人民的劳苦和幸福,所爱与所憎,他们所受的损害和侮辱,他们的反抗和斗争。直接表现了他们的品德、智慧和天才。”
(见上述《图解诗经》的封背)
五.冯至(1905~1993)著名诗人、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中国最古的诗歌总集《诗经》和以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为代表的《楚辞》奠定了中国诗歌的基础。《诗经》里除了一般歌咏爱情、抒发个人感情的以外,有很大一部分是政治诗,这些诗反映劳动人民的征役之苦,讽喻统治阶级的残酷与昏庸,在描绘农业生产和狩猎生活的同时控诉统治者的残酷剥削;……”
(摘自冯至:《歌德与杜甫》,1980年10月7日在瑞典皇家文学、历史、文物科学院被聘为外籍院士时所作的学术讲演)
六.何其芳(1912~1977)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
(见何其芳:《诗歌欣赏》第69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七.乐黛云(1931~)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
“《诗经》是可以翻译的,也正因为语内和语际的翻译,作为一种历史存在的诗歌能够超越时空而逐渐走向圆满。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做到“知人论世”,不仅要了解作者,更要了解当时的时代;同时,翻译过程中还要十分注意语言的限制,不能肆意演绎。”
(见《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08.06.第2版《资讯》)
八.郭杰,文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中国诗经学会理事。
“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作为“六经”之一的《诗经》,无疑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因为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保存了三百余篇古老而优美的诗歌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而且因为《诗经》作品广泛反映了上古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显示出社会各阶层的思想情感,具有高度的历史文化价值。既然世界上各古老文明的历史发展,总是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就像《伊利亚特》、《奥德赛》两大史诗开启了西方文化的长河,《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两大史诗闪耀出印度文化的曙光,《诗经》、《楚辞》两部伟大的诗歌总集,也象征着中国文化的古老源头。可以说,要想了解中国上古文化,进而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的历程和特质,不了解《诗经》是不可想象的。《诗经》已成为中华民族富于实践理性、注重礼乐精神的文化传统的艺术折光。……”
九.沈锡麟,古典文献研究专家、曾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华书局副总经理。
“身为华夏儿女的一员,我们都以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国民而自豪,我们都为中华文化五千年的繁荣而骄傲。我们都知道,在长达数千年里,我国以光辉灿烂的文学成就,闪耀于世界的东方。而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便是我国文学光辉的起点。……
《诗经》历经千年历史变迁,走到了21世纪的今天,其在中国文学领域里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现代的我们,阅读《诗经》,仍然可以触摸到古人心灵的脉动,获得相应的心灵感悟。就让我们一同受益于《诗经》,一同在《诗经》的智慧和文化里汲取营养吧。”
(见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出版的《图解诗经》的“编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