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诗经·秦风·无衣》赏析
(2009-12-31 16:12:21)
标签:
无衣战裙兴亡军服王于杂谈 |
分类: 诗经赏析 |
国家兴亡
——《诗经·秦风·无衣》赏析
凌彰
《无衣》今译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
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解读赏析:
周朝时代,战乱频繁,有抵抗外族入侵的正义战争,受到人民支持拥护;也有诸侯之间大鱼吃小鱼的兼并战争,为人民所深恶痛绝。西周末年,周幽王奢侈淫佚,其岳夫申候勾结西边的犬戎部族,攻进了周都镐京(今西安)、杀死了幽王,周的国土大半沦陷。因此,激起了秦襄公和人民的愤怒,也使他们团结一心,有力地打退了犬戎。
《无衣》是一篇描写人民拥护秦襄公、积极备战、反抗外来侵略的战歌。诗人以豪爽明快的口吻,唱出了可以克服一切困难的乐观精神,以及充满对战友的关爱和对敌人的仇恨,表达了慷慨从军救国、一同奔赴战场、同仇敌忾、奋勇杀敌的决心。
《无衣》一诗热情讴歌人民拥护正义战争、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诗中的“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等等叙写,表达了先秦时代的战士参军卫国的激情。证明在古代先民中、在《诗经》中早就出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和概念,也就是说具有反对分裂、追求国家复兴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思想抱负。
《无衣》的抒情特点是追求“明快”和“自然”,而不是追求“含蓄”,尤其是抒发了慷慨直陈的气概。它抒写人民热烈响应号召、从军救国的备战情景,与其他反战的诗篇也明显不同。它体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对于“与子同袍”(同泽;同裳)有两种解读:一种说法是“你我同穿一件战袍”(一件内衣;一件战裙);另一种说法是“你我穿同样的战袍”(同样的内衣、战裙)。前者强调战友之间的互相爱护和同舟共济的感情,但在事实上不大可能两人同穿一件衣服上战场。后者理解为你我穿同样的军服或制服,这个说法比较符合实际和合乎情理。
( 09.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