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歌颂母爱  谴责不孝——诗经《凯风》赏析

(2009-07-28 15:39:55)
标签:

杂谈

分类: 诗经赏析

歌颂母爱  谴责不孝

——《诗经·邶风·凯风》赏析

 

凌彰

 

    孝顺父母,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约前1066年~约前771年)奴隶制时代出现的《诗经》就有以歌颂母爱、推崇孝道为题材的诗篇。例如其中的《邶风·凯风》至今仍然具有强烈的修身养性的教化功能。为便于解读,现将原诗译成白话文并列如下:

 

《凯风》今译

 

凯风自南,           和风从南方吹来,

吹彼棘心。           吹动酸枣嫩枝条。
棘心夭夭,           枝条随风曲又弯,

母氏劬劳。           母亲操劳腰已弯。


凯风自南,           和风从南方吹来,

吹彼棘薪。           吹动酸枣粗枝条。
母氏圣善,           母亲聪慧又善良,

我无令人。           无奈儿辈不尽孝。


爰有寒泉?           世上哪里有寒泉?

在浚之下。           就在浚县城墙下。
有子七人。           生有子女七个人,

母氏劳苦。           母亲劳苦又操心。


睍睆黄鸟,           美丽黄莺树上啼,

载好其音。           声声婉转真动听。
有子七人,           生有子女七个人,

莫慰母心。           没有一人慰母心。

 

解读赏析:

    邶国原本是商纣王之子武庚的封国,后来并入卫国。邶国在朝歌地区,今河南淇县一带。朝歌原为殷商的首都,叫做“牧野”或“沬(妹)邦”。武王灭殷、占领朝歌后三分其地。朝歌北部是邶、东部是鄘、南部是卫。邶风是邶国的风土之音,也就是民间歌谣。“风”用曲折、机巧的方法来进行劝谏,能起讽刺和教化作用。诗歌的作者是一般老百姓,因年代久远和几经多人口头传诵,已难以考证。

    母爱是人的天性,母爱是无法磨灭和改变的亲情。歌颂、赞美母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例如唐代孟郊的《游子吟》就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凯风》以旁衬对比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母亲辛劳地养育子女的感人形象。由于长年操劳,母亲的身躯如同酸枣枝条随风弯曲,腰已弯、背已驼。而且到了老年,虽然有七个子女,却无人尽孝。这种反常的情况和悲剧的命运,不禁令人对母亲寄予深切同情而对不孝子女予以谴责和鄙视。诗的末节以黄莺的啼声婉转动听来比喻、讽刺子女们嘴上说的比唱得好听,然而实际上言行不一或言而无信,或互相推诿而造成没有一人对母亲尽孝,导致老母在晚年时孤苦伶仃,无所依靠。

   《凯风》的另一个艺术特色是运用诗经常见的反复重叠表现手法。“凯风自南”诗句的重复,着重强调母爱就像南方吹来的和暖春风,把酸枣“嫩枝条”吹变成“粗枝条”,象征着母亲把子女由幼年抚养到壮年、长大成人。另也重复“有子七人”的诗句,意在突显以养育子女之众多来表现母亲的长年辛劳程度。令人读后印象深刻、心灵震撼,更加感悟应该如何做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