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手
《情感的B面》系列小说之七
从前,有个快乐的小男孩,生活在幸福的三口之家:爸爸,青年画家,才华横溢;妈妈,中学教师,聪慧漂亮;男孩自己呢,可爱的小帅哥,快乐得像小鸟。
男孩聪明伶俐着呢。他长相像妈妈,志向像爸爸。他爱“画画”,别看他年纪小小的,但画起画来却有模有样,大有“童星”的风采。爸爸妈妈看在眼里,喜在眉梢,乐在心头。
可是,就在男孩四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爸爸年轻的生命,男孩也因车祸而痛失双手双臂!一个原本完美而幸福的家,就这样残缺不全了。从此,男孩就像一只受伤的小鸟,成天呆在家里,被伤痛包围着,快乐离他远去了。
直到后来,男孩慢慢走出伤痛的阴影。他这才发现,自己到了该上学读书的年龄了。但男孩被婉拒在校门之外——因为他没有一双手!没有手可以写字,没有手可以画画,就连翻书的手也没有了,他怎么上学读书啊?!
男孩伤心地哭了。每天,他总是孤独地站在窗前,出神地看着同龄的孩子们从门前走过来跑过去,看着他们要么背着书包上学,要么拿着玩具玩耍。男孩多么羡慕多么向往,又多么伤心!
每当这时,男孩总是噙着泪问妈妈:“妈妈,我没有手,怎么办呀?我怎么办呀?”
每当这时,妈妈总是眼含泪花。但妈妈强忍着没有哭,妈妈怜爱地摸摸男孩的头说:“孩子,不要难过!听妈妈的话,只要你坚持锻炼,你的手还会再长出来的。”
男孩惊喜万分,男孩问妈妈:“这是真的吗?只要我坚持锻炼,我的手真的还会再长出来吗?”妈妈微笑着回答:“是真的,孩子!妈妈怎么会骗你呢?”
是啊,妈妈怎么会骗我呢?男孩相信妈妈说的话,男孩也听妈妈的话。于是在妈妈的鼓励、指导和帮助下,男孩开始练习,天天刻苦练习,练习着用脚洗脸、刷牙、吃饭呀,看书、写字、学习呀,等等等。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男孩每天都满怀希望地练习着,认真练习着。虽然有时练得很辛苦,也很痛苦,但男孩毫无怨言,也毫不松懈,更别说半途而废了。
而且,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实在练不下去的时候,男孩总是想起妈妈的那句话——“只要勤学苦练,手就一定会再长出来”,他心里就增强了信念,浑身又充满了力量,他又咬牙坚持,照练不误。
一晃好几年过去了,男孩也练习了这么久了,可是他并没有发现自己长出手来!男孩困惑了,又伤心了。他噙着泪问妈妈:“妈妈,我听您的话,天天认真练习,可我的手呢?怎么还没有长出手呢?”
这回妈妈眼里没有泪花,反而笑了。妈妈欣慰地拍拍男孩的肩说:“傻孩子,你看看,别人用手做的,你现在还有什么不会做呢?!”男孩一听,在心里说对呀,别人用手做的,我用脚都可以做了,有的还做得更好呢!
“孩子,你说说,”这时妈妈微笑着问男孩,“现在,你的手长出来没有?”男孩终于明白了,妈妈说得真对,“只要勤学苦练,手就一定能长出来”,我的“手”不是已经长出来了吗?!男孩终于笑了,笑得那么快乐,那么自信和自豪。
若干年后,在一场励志演讲会上,一位著名的书画家对众多残疾孩子讲完上述故事,并说:“当年,我就是故事里的那个小男孩。”
“孩子们,像我一样,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强有力的手,这双手就长在你们心里!只要你们信守和坚持,它就一定能够帮助你们克服困难,战胜不幸,走向成功!”
书画家最后说:“孩子们,你们一定要记住,一双经过千锤百炼的神奇的手,是永生不息的!”说完,书画家开始在现场表演他的绝活:“吹画”;“脚书”。
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喝彩声中,书画家不禁抬起头来,凝望着窗外的天,眼里竟饱含热泪。此刻,他是否看见了遥远的天堂,爸爸的丹青,妈妈的含笑……
文/霍才元(主笔)、砚子(素材)
2012年2月26日初稿于江城听涛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