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于1984年的微客,曾经经历了相当辉煌的时代,购置税减免、汽车下乡及以旧换新等扶持政策的推出,让微客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热门车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微客车主迎来事业、生活的不断提升,他们对对日常用车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传统微客在外观、安全性和舒适性等方面越来越无法满足他们新的需求,更新换代成为摆在传统微客车主面前的紧迫大事。不过在“换大微客,还是换小排量MPV”这个问题上很多人都犹豫不决,对此,我们不妨来进行一些比较,以便提供更好的参考。
传统微客升级现两大选择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最新调查显示,在价格预算上,微客群体中已经逐步分化出一部分高端用户,他们期望购买微客车型里的“奔驰宝马”。比如,逾六成用户购车预算在4万元以上,12.1%的用户购车预算达6万元以上。这些用户除了个体商户外,还包括一些县、乡(镇)及县属的基层政府单位、事业单位,他们也急需一些既能提升单位形象、又经济实用的车型。这意味着,一个潜力广阔的微客升级市场已经显现,并引来了众多分羹者,大微客和小排量MPV便是摆在升级用户面前的两大选择。
所谓的大微客,其实就是在传统微客的基础上对外观、空间、配置及动力等方面进行升级,通过加长加大的方式满足车主多拉货、多载客的使用需求。例如上汽通用五菱的五菱荣光、长安宽体S460、东风小康K07Ⅱ等。
而谈及MPV车型,通常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大排量、公商务气息浓厚且价格偏高。其中2.0L始终是中高端公商务车市场的主流排量,一直风光无限。但由于它们的售价普遍偏高,再加上日益上涨的油价,导致很多对MPV车型有需求,却又经济实力有限的消费者只能望而却步。经济学上常说,“哪里有需求,哪里就会有供给”,在这种背景下,小排量全能MPV车型的诞生便成为必然,例如风行菱智就推出了5-7万元区间国内1.5L首款经济小排量、体面大空间的全能商务车——菱智V3。
大微客的推出旨在增加空间来满足老用户升级的需求,为微客升级用户搭建了一条原方向的升级路;而小排量MPV,拥有“商务车”的形象魅力,加上进一步下探的价格,成为微客升级用户可以实现的升级梦想,是针对有更高要求的微客升级用户搭建的另一条升级之路。
市场分化 全能商务车成升级首选
实用、低价是大微客的优势,也是其最具杀伤力的武器。但不可否认的是,从根本上说,它给人的第一印象仍然还是一款面包车,虽然大空间让其变得更为实用,但在外观、舒适性、安全性上还有一些不足。当然,如果消费者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实用,那么具有价格优势的大微客也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老微客用户往往有更高的需求。记得在几个月前的一次访谈中,有位车主曾向我说道,“我的工厂在距离市区相对偏远的镇上,事业起步之后正处于上升期,目前只有一辆面包车用来拉货,每次需要接客户时都会让我感到尴尬,毕竟用面包车接待客户多少显得有些寒酸。想换辆轿车吧?带不了货,经济条件又不允许。”这样的场景相信很多小业主都会产生共鸣。其实,通过分析这部分客户群的用车需求就会发现,他们除了要求车辆经济实用之外,还要求车辆能够体现面子,如此一来,大微客显然还差点意思。
而说到有面子,当然是MPV的专属,但说到经济性,大排量、高价位的传统MPV车型显然不合实际。这种背景之下,小排量全能MPV就成为“两全其美”的选择。而且,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价格与大微客不相上下的小排量MPV,它们的到来将给这部分对面子有迫切需求的客户带去福音。例如菱智V3,价格仅为5~7万元,发动机排量仅为1.5L,是一款专为处在事业起步阶段的个体业主和县乡镇基层政府、事业单位等公商务车客户量身打造的小排量全能商务车。虽然售价与大微客不相上下,相比大微客又能够提供更体面的商务形象、更舒适的乘坐空间、更大更灵活的装载空间,而价格上又与传统大微客相近,还能享受到5年/10万公里的超长保修服务,能够全面满足处于事业初期的基层公商务车用户在商务、商用两方面的多种需求,也恰好符合微客升级用户升级用车的需求。可以大胆推测,小排量MPV将抢占更大份额的微客升级市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