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正是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的季节,应朋友之邀,去考察了湖南安化大叶茶的种植基地,顺访了韶山的伟人故居、长沙岳麓书院和橘子洲头。
中国有多个地方盛产黑茶,包括云南的普洱熟茶、四川雅安的藏茶、湖北赤壁的青砖茶、广西的六堡茶等,最为著名的则是湖南安化的黑茶。安化黑茶最早记载见于唐朝,兴盛于宋明清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2008年,安化千两茶和茯砖茶制作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安化县茶园面积达50余万亩,黑茶产量超过10万吨,综合产值超过200亿元。2023年,安化黑茶区域公共品牌入选中国地理标识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声誉百强。
9号上午,安化县云台大叶茶业有限公司的谢总从安化大酒店载了我们一行赶往安化县马路镇谢家溪村二组的种植基地。一路尽是盘山公路,蜿蜒曲折,路况也不是太好,坑坑洼洼。沿途除了有零星的民房和三三两两的居民,看不到一家工厂;或许正是这种闭塞的环境才造就了优质的茶叶吧。最后从一个山坡上去,却有一大片平地,建了一个茶叶加工场。规模不是很大,设备也比较简单,但谢总讲得很有道理,茶叶的加工是不能完全依赖设备的,该手工的还必须由手工完成。参观楼上的成品仓库让我们大开眼界,各种形状、各个年份的茶叶琳琅满目,湘尖茶、砖茶、花卷茶,还有按照客户要求的定制茶等等,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除了黑茶还有红茶、白茶等其它品种,让我们知道,安化出名的是黑茶,但也有好喝的红茶和白茶。
参观结束后,大家坐下来品茗从仓库里拿来的白茶和黑茶,其中有一个陈年黑茶梗泡的茶很受青睐,据说有降三高的功效。
中午在公司食堂就餐,地方很简陋,但土鸡、野菜、腊肉可真是地道的原生态食材,令人食欲大增;谢总甚至叫人将鲜嫩的茶叶采摘下来后直接放到火锅中煮了吃,除了有点涩之外,与普通的疏菜没多大区别。
下午,参观公司的种植基地。山上成片成片长满了茶树,大叶子,长短不一,杂草丛生,甚至有点杂乱无章、萎靡不振的样子,跟我们以前印象中的茶园的整齐划一的样子完全不一样。谢总介绍,这个茶园已经有60多年历史,历经祖孙三代,不施化肥、农药,不用除草剂,完全是自然生长、天然长成,确保绿色健康安全。在此,我推测他的客户应该是比较小众和高端的。
返回到安化县城,谢总带我们去参观了建在资江边上的中国黑茶博物馆。安化的梅山文化、黑茶的发展历程、陶澍的历史地位,以及馆内陈列的千两茶、万两茶展品,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晚上,谢总带我们去了一个专门品尝安化擂茶的饭店,古色古香,颇有特色。安化擂茶起于汉、盛于明清的地方擂茶至今在湖南中部以北的安化一带传袭。擂茶一般都用大米、花生、芝麻、绿豆、食盐、茶叶、山苍子、生姜等为原料,用擂钵捣烂成糊状,冲开水和匀,加上炒米,清香可口。各种各样的擂茶,咸甜各宜,加上当地的特色小菜,喝点小酒,甚为惬意。
翌日,带着黑茶的余香和念想,我们踏上了返回长沙的归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