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盛小云的“娜事Xin说”

(2022-04-22 08:39:04)
标签:

杂谈

         盛小云是当今评弹界的领军人物,为了应对生活节奏加快、评弹观众老龄化的现实问题,从2014年起,她邀请徐檬丹、傅菊蓉、胡磊蕾等专家老师对经典评弹名篇《啼笑因缘》进行了改编,是谓《啼笑因缘——娜事Xin说》。

        20世纪30年代初问世的评弹书目《啼笑因缘》,是根据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张恨水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这本书因为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写作技法新颖别致、人物性格个性鲜明、语言描述朴实无华,其助困济贫的贫民思想和锄强扶弱的侠义行为符合老百姓传统的审美情趣,同时又紧密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引起了广大读者的高度关注,成为当时的畅销书。由于受众广泛,1930年还被改编成了电影,由张石川执导,胡蝶、郑小秋等主演;其它戏曲也纷纷跟进,一时改编成风。评弹也不例外,而且不止一种版本,首编是由陆澹庵改编朱耀祥、赵稼秋档的《啼笑因缘》,后来还有由戚饭牛改编沈俭安、薛筱卿档的《啼笑因缘》。

       朱赵档在表演中融入了文明戏的元素并引进了方言,具有时代特色和社会特征,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来,又被弹词艺人姚荫梅在这个版本的基础上改编演出并发扬光大,因其说法新颖、别具风格而轰动书坛。姚荫梅版的《啼笑因缘》弹词版本还被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成为了范本。姚荫梅之后是蒋云仙。蒋云仙青出于蓝胜于蓝,她的单档说唱不仅吸收了姚调的风趣幽默和说表灵动的特点,而且借鉴了电影话剧的角色表演手法,在“新、清、音、形、神”上下功夫,特别是灵动的说表弹唱和丰富的脸部表情,以及模仿得惟妙惟肖的各地方言,演活了书中人物,形成了活泼风趣、轻巧多姿的书风。

      无论是姚荫梅,还是蒋云仙,都非常注重创新和总结。早在1924年,姚荫梅就和夏莲君、朱琴香、尤少卿、赵湘泉等人组合成班,在上海大世界游乐场演唱化装弹词,也就是所谓的“书戏”;晚年,他又将多年的演出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评弹演员艺术修养“懂”、“通”、“松”、“重”、“动”的五字诀,丰富了评弹理论。蒋云仙也是这样,在艺术表演上不一味模仿,大胆尝试多调多用的唱法,自成蒋派艺术;1986年,她还赴港参加第七界“布莱希特”戏剧国际研讨会,用“说书”说清了“体验”与“体现”的戏剧概念,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好评。

      盛小云师承蒋云仙,在说好传统书的同时,也将老师的创新精神发挥到了新的高度。对名著名篇的改编往往是费力不讨好的,搞不好就会被观众在比较中摒弃。盛小云在“娜事Xin说”的演出中,细分消费群体,打造精致评弹,不仅留住了老观众,也吸引了大量青年观众,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果。从现场的演出情况来看,无论是背景布置、灯光效果,还是一场三次演员阵容的变换模式,以及换场的中间说表,都与往日的茶馆评弹有着天壤之别。当然,精致评弹是以较高的票价为代价的,八十元一张票并不是每个人每天都可以承受的,只能偶一为之;就是这不常有的演出,也是主要靠赞助,很多观众是出工不出钱的;真正立足于草根的大众评弹,又要能吸引各种年龄层次的观众,恐怕需要付出更为艰辛的探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