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思维 提升认知
科学习练 方可大成
——跟段富文老师学太极拳的感悟随笔
高兴登
近日与几个拳友一起聊拳的话题,现结合跟随段富文老师学拳的心得感悟同大家分享交流,敬请批评指正。
一、区分良莠,正确选择入门
段富文老师是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杨露禅—杨建候—胡星斋—胡学智—段富文),自幼习武,自从拜入胡学智尊师门下,系统学习十余年,深得师父厚爱,时常家中单独传授师门精华窍要。加之个人刻苦好学,全身心地投入,得之太极拳真谛,功底深厚,颇有造诣。通过二十多年的学习,实践与教学经验的总结,形成系统的太极拳知识体系,有着自己完整充实的教学内容,能够解决太极拳习练难点、重点而又贴近实际的基本功法,采取一、二、三层次递进的教学模式,妙趣横生而又灵活创新的教学方法。总之,系统的训练是先辈们几百年来的总结,是真正的传承,系统的训练是真正武术的根源所在,是入门的最快路径。
有的所谓“大师”,心浮气躁,利欲熏心,做虚假宣传,夸大其词。自知没学到真传统,没什么真本事,确也把自己东拼西凑来的东西,胡乱参杂到一起,加以粉饰包装,兜售给大家,甚至把自己渲染地大神一般。引诱误导部分太极拳爱好者,即使他们耽误了时间,又浪费了金钱,更危害了健康,另外,也使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了损害。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富文俱乐部是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不二选择。我认为一个名家、一个门派,不在于你说什么,而在于你修炼到了什么程度;不在于自己标榜,而在于实际的效果——健身、技击防身、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效果。富文老师是真才实学,真传统、真传承、真技法、真本事。事实胜于雄辩,历史总会做出正确的评价及回答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骏马总会奔腾的。
二、改变思维,全面提升认知
太极拳的修炼过程,实质上就是转变思维的过程。我们要培养、建立太极思维,用新思维去认识太极,练习太极拳,才能踏入太极拳大门,否则会俳徊在太极拳大门之外。
修练太极拳的最大障碍就是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及其执念的局限,囿于一隅,执于一端。跳不出自己的局限,就无法实现自我突破,就无法真正理解太极拳的意义。比如,现在微信中的有关太极方面的文章,快手与抖音中的有关太极拳方面的视频很多,除了部分有价值的文章、视频外,其他不同门派各说各的理,同一个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整得大家不知学哪个好。
特别是象打坐、站桩这样的本是太极拳的最基础的要求,但有的人总喜欢把打坐、站桩来当作高层次的功夫,说的神乎其神。各种板本要有尽有,对初学者来说,那个说的都有道理。真是真假难辨,跟谁学呢?是学简单点的,还是学复杂点的。还真是难以选择。
因此,我们要摒弃以往的思维定式,不迷信权威的理论观点,不生搬硬套现有理论,不盲目从众,善于独立思考。
转变思维说着简单,其实是难之又难。毕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思维方式已根深蒂固,深入骨髄。另外,再受到一些文章及其视频的错误引导,体现在推手中的,如搭手即堵,不是生拉硬拽,就是左格右档,或者是上挑下压,有的一搭手非顶即抗,还美其名曰:这是八面支撑,等等可笑至极。这些都不是太极功夫,这些负面影响,进一步固化了原来的思维。因此改变思维需要慢长的过程,需要老师反复的引导,习拳练功中的渗透,逐渐分辨出哪些是旧的,哪些是新的,新旧之间的区别。新的思维方式的奇妙作用,逐步提高认识,改变态度,变要我改为我要改。最终达到不顶,不丢,还要进,连打人都不用力的至高境界。
三、名师点拨,修炼提升捷径
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功夫。太极功夫的奇妙在太极思维上最奇妙。这里不妨透露一点段老师习拳的思维方式:思维要先进(个人整理,难免有错,简单归纳为“七不是三要一不变”):
1.不是对拉拔长,对拉拔长是细长。而是顶天立地,鼓荡膨胀。
2.膨胀不是像雨伞打开那样,雨伞打开不是膨胀,是支撑。膨胀要象轮胎和气囊那样。
3.不是命门后撑,后撑腰后弓,前凹陷。
4.不是虚领顶劲,是虚灵领劲。
5.劲不储丹田,也不守丹田。要劲布周身,运转灵动,随调随出,有如高铁上面装导弹,机动灵活,取消发射井方式。
6.杠杆力,有点“能撬动地球”,太极拳不是杠杆力,不给对方点,接触点有加减,能放大缩小。
7.各种旋转组合,放大缩小比例不变,内在空间宽敞,永远都是舒筋展骨。
8.意在先机,接手就得势。洞察秋毫要入骨。
9.吞要放大,发要加压然后爆炸释放。
10.用哪为头,不是固定的以身领手的单一方式。
11.沉:能提自然沉,沉是劲不是下压。
四、科学习练,选择正确方向
凡做事,方向第一,方法第二,而努力只是个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如果方向不对,方法不当,功到自然成,会成为一个悖论。选择了错误的方向,越努力距离成功越遥远。选对了方向,既使走的缓慢,也是在通往成功的路上。
段富文老师曾说过:太极拳的正确习练,尤如自身的一次革命,颠覆了之前认知,改造了思维、重新构建了感应机制,使其得到了全方位的完整升级,吐、纳、营、卫,共融同步。
有人说:功到自然成。只要刻苦努力,总有一天会成功的。认准了这个道理,有的人就拼命的练啊练。练来练去,也没练出什么功夫。有人认为,我去过陈家沟,武当山等地,跟大师学习的,难道还有错吗?大师没错,错在你自已。太极拳三两个月的时间能学会吗?既使老师讲的记住了,听懂了。记住了、听懂了与做出来是两码事,东西练身上才是你的。太极拳十年不出门,三年一小成(三年即可使用),前提条件是明师的口传身授。也就是说,太极拳是在老师的示范、纠错、陪练、对练的前提下,经过拳架、推手和散手学习,才能学会的一项运动。只有老师的言传身教,才能在旁边校正你的错误动作。从推手喂劲到接手喂招、散手拆招,都必须和老师对练完成。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一旦形成错误动作,就没法使功夫上身;而且错误动作对身体有害。古拳谱中说:“只可神会不可言传”。说明对于太极拳的动作细节用文字和语言无法表达,需要口教身授。李雅轩说过:“盖练太极者虽多,但未经真的太极拳教师指教,以为有其他拳的功夫底子,再弄本书看看就算会了,这是妄作聪明,闭门造车,所以难成”。
还有人说:“拳练千遍、拳理自现”。我认为这只是鼓励人的一句空话,练对了还好说,练错了无异于痴人说梦,天方夜谭。功夫是严格锻炼出来的,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简单地,无目标的重复套路,只能是太极操,不管是什么套路,都是套路而已。有的人认为自己是在模仿名人打拳错不了。那么名人练拳时身体内部怎么运化的,其既能原地转骨、又能原地调头这能看得出来吗?练拳时的意念与细节是看不出来的。眼睛看到的与实际情况,那里面是天上地下两个世界。而不是,他怎么这里快了、那里慢了,他怎么少了一个发力,他那里多走了一圈,如此等等。有人说自己的悟性很强,它的前提条件是神经系统,感知系统高度发达。假如你身体的灵敏度不够,
身体的关节,身体的神经系统, 没有到那个程度的时候,
你就感知不到自已的方圆,顶抗,丢憋,僵硬等,感觉到不到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你感知不到就谈不上体悟。
无论你悟性有多高,你在模仿时,都会在动作上出错或出现偏差。这些错误的动作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就会导致“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功夫练不出来。所以,一味模仿,没有明师的指导并纠正错误动作,只能是闭门造车,弄得不好,容易伤膝关节、内气受阻,导致身体不适。
五、准确定位、精进方能大成
段富文老师还说过:练太极拳,先给自己定个位,想练出什么样的拳,想达到什么样的状态,然后决定下什么样的功夫练。随便玩玩的,就不要想出多大功夫;想一般性的锻炼身体的,每天练一遍拳就可以了;想真练出点什么的,就得用心了……。平时说拳夸夸其谈,为什么一动真格的就不灵了呢?多找原因,用点心,三年就能应用,怎么就这么难吗?什么功夫都不难练,主要是把自己定好位置,再下功夫练,按方法练,别总这“道”那“道”的,按老师教的方法练,每个方法都不用你去判断对错,该练啥就练啥,别把自己想的太聪慧,照练就是,练到身上才是真的。
平时我们学习的太极拳的理论虚领顶劲、涵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垂臀、尾闾中正、气沉丹田等等,大家对许多类似的理论脱口即出,耳熟能详,但细究起来,确实困惑很多?这些理论说的是练拳的结果呢,还是方法?是指外形呢,还是指内涵?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东西,还有多少?一片茫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人练虚领顶劲练的头昏脑胀,脑瓜子懵懵的;有的人练涵胸拔背,直练的反胃呕吐;有的人说沉肩坠肘有那么难练吗?我每天练拳时都是这么做的,那好,去摸摸肘看看吧,其端肩掛肘,托托肘就走,他那个沉肩坠肘与这个沉肩坠肘风马牛不相及,大径相庭。这些理论没有老师的悉心指导很难全面理解与正确把握。弄不好还会伤了身体。大家认为,学习太极拳套路比划比划容易,学真太极真功夫的确很难。
确实有些人虽然没练出来功夫,碍于面子,不愿意面对现实。总认为:“自己身上己有功夫甚至是真太极拳功夫”。有的人认为:“自己学习的很好了,并陶醉在已有的收获中”,你如说其有距离,他会不相信,不服气,会很生气。认为:“自己又没有学竞赛套路,练的是陈氏老架一路,杨氏八十五,及其它传统套路,难道还能不练出太极功夫吗?就你那个出功夫吗?”我认为这些现象都不足以为怪,因为现实中的确有很多人和他一样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他又从来没有看到过、体验过真正的太极拳功夫,别人说的理解不了,不相信,很怀疑地认为:真的有吗?不可能,不都一样吗?固执的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最好的,这些现象比较常见。如果你还要深问,你内路,外路练通了吗?运转灵活吗?神经系统灵敏度高吗?接收到信号吗?大脑能轻松指挥各部件的协调运转吗?与他人搭手,能感知到对方的信息吗?能轻易控制他吗?好像这些东西可望不可及,问的直发懵。说不好,他会反问你,什么大小周天?什么大小宇宙?乱扯一通。心浮气躁……
练通了内外路,就练出了功夫,练出了健康。真健康才有真功夫,真功夫就是真健康。每天消耗自己,既没有功夫,更没有健康。
我们要以最小消耗,换取最大的健康。还需静下心来,平顺情绪,放下执念,去掉妄念,克制贪念,辩证思维,明确目标,选对方向,选准明师。
路在脚下,只有启程,才能到达目的地。一路风景一路歌,让我们一起跟随段富文老师,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的早日到达理想的彼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