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孤生竹》审美赏析

《古诗十九首》中的《冉冉孤生竹》是写一对男女已有婚约而尚未成婚,男子迟迟不来迎娶,女子产生了各种疑虑与哀伤,从而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希望与忠贞。全诗如下: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结远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诗歌首先写道:“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冉冉”是柔弱下垂的样子。“泰山”即“太山”,“太”即大,也就是大山之意。“阿”是山坳。这里,诗人说
“孤生竹”,一个“孤”字,即孤独,暗示了女子孤独的心境。诗人又把这柔弱的“孤生竹”置于大山之中,这样,“竹”与“大山”形成一种关系。《文选》中李善注曰:“结根于山阿,喻妇人托身于君子也。”
竹在山中可以避风,可以受到山的保护。诗歌开篇,就写出了女子孤独心境,暗示了对爱的追求,为后文抒发情感奠定基础。
接着写道:“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兔丝”和“女萝”是两种蔓生植物,其茎蔓互相牵缠。《文选》五臣注说(宋本《文选》六臣注,也就是说,《文选》除李善注本外,还有唐代开元时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合注本,
世称“五臣注”):“兔丝女萝并草,有蔓而密,言结婚情如此。”这里,我们可以认为,“兔丝”是女子的自喻,“女萝”是比喻男子。“兔丝附女萝”比喻男子与女子的婚姻。“为新婚”不一定是已经结了婚。清方廷珪《文选集成》所说,此是“媒妁成言之始”而“非嫁时”。也就是说,“为新婚”是指已经订了婚,但还没有迎娶。联系上面两句,可以看出,女子许配“君”而等待迎娶。
为什么待嫁女子感觉“孤”呢?诗人接着说:“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菟丝”是一种旋花科的蔓生植物。这里是女子自比为菟丝。“宜”即适当的时间。这两句是说,菟丝已生长成熟,夫妇亦当及时相会。也就是说,我们既然订婚,就及时结合,不要错过了自己美好的春光。男子久久不来迎娶,女子心境就逐渐孤独起来。我们从女子的心境,可以感受到诗人珍惜时光的思想,珍惜美好人生的情感的态度。
为什么久久不来迎娶?诗人说:“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悠悠”即遥远的样子。“山陂”即山坡。 从这两句看来,男之的家距离女子的家还是很远的,他们的结婚并非易事。然而,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社会,女子订婚或者已经结婚,都是要“从一而终”的,是很难以改变的。大家比较熟悉的汉乐府民歌《上邪》,诗歌写道:“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就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真可谓深情奇想,无以复加。
所以,女子盼望着,希望“君”的婚车早点来迎娶自己。诗人写道:“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轩车”即有篷的车。这里指迎娶的车。这二句是说,迎娶的车为什么迟迟不来,我想念郎君,容颜已经憔悴。这里,从女子“思君令人老”来说明了“冉冉孤生竹”需要“结根泰山阿”,否则,光阴似箭,青春不再。
接着诗人说:“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蕙”和“兰”是两种同类香草。女子借此自比。“含英”是说花朵初开而未尽发的样子。“扬光辉”形容其容光焕发。“含英扬光辉”也就是花含苞待放。“英”即“花”。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落英缤纷”句。“萎”即枯萎,凋谢。这几句的意思是说,蕙兰过时不采,它将随着秋草一同枯萎了。当然,这里所要说的是,女子希望男子早点来迎娶,不要错过了时光。这与唐代杜秋娘《金缕衣》中“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生苦短,当爱情到来的时候一定要勇敢的去追求,勇敢地把握住,要及时收获爱情,获得快乐的生活。
最后写道:“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亮”同“谅”,料想。 “贱妾”女子的谦称。这两句是说,想必君守志不渝,我又何苦这样折磨自己呢?延迟来迎娶也没有什么啊!当然,这是女子在自我安慰。因为,女子相信男子坚持高尚的节操,一定会来的迎娶自己,也许是路途遥远,也许是……,反正女子都是从好的方面去想了。这里,好像没有表现出极为怨恨和伤感的情绪,实则在这反问句中,表现出了一个女子对自己婚姻的无奈,以及由着无奈而产生的激愤之情。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其次,心理描写,情感丰富;再次,层次清楚,结构严谨;第四,结尾反问,增强效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