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审美赏析

(2014-12-26 18:58:54)
标签:

中国

古代

诗词

审美

赏析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审美赏析

李清照宋代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这首《如梦令》表达了词人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全词如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人首先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溪亭”即临水的亭台。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时常记得那时候常到溪亭湖中游玩,一玩就玩到天黑,还要喝酒,甚至喝醉了,居然还忘记回家的路。词人用“常记”来点名了这是写得过去的事,同时也告诉我们,写的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特别是下句写自己饮酒而“沉醉”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都不知道了,更加突出了词人早年生活的多么的自由与多么的自由快乐。其中,“沉醉”表意很深,也很能说明少女时代的李清照的生活状态。当然,这“沉醉”自然不是“举杯销愁愁更愁”的饮酒而醉,而是欢乐的表现。“沉醉”后的“不知归路”,不但表达了词人醉的程度,也表现出词人在这美好的环境中留连忘返的情致。

词人接着写道:“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兴尽”尽了兴致。这两句的意思就是说,一直玩到兴尽,但时间却很晚了,就划舟返回,却迷途而入了荷塘的深处。这里,词人进一步写了游玩,直到“兴尽”而归。可以说,在意义上递进了一层。其中,一个“晚”字,更加强了“兴尽”的内涵,更加表明了词人游玩得“忘乎所以”的情趣。同时,接着的“误入藕花深处”与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更加显示了词人的忘情心态,把一个美少女置于在盛开的荷花丛中,暗示了花美,人美,情更美的美好意蕴。也许词人在此以花喻人,表现出少女时代那美好的青春年华。

最后写道:“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争渡”这的“争”与“怎”相通,就是“如何”的意思。意思是说,大家争着划船,抢着渡过,哪里知道却惊起了满滩的鸥鹭。这里,词人一连用了两个“争渡”,不但表达了“尽兴”之后的快乐心情,也描写出了一个极为动态的场面。特别是词人写“争渡”而“惊起一滩鸥鹭”,不但通过写景达到抒情,而且能“惊起”那“一滩”鸥鹭,暗示了词人与朋友们快乐情景程度。我们可以这样看待,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自由的生活,不但给词人宽松的生活环境,而且更加激发了词人的创作激情。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这首小令,正好是李清照的少女时代的美好生活反映。

在艺术上,这首小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其次,场面明晰,自然有趣;再次,情景结合,意蕴深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