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审美欣赏


标签:
中国古代诗词审美赏析 |
杜甫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写道:“黄师塔前江水东。”“塔”即墓地。意思是说,高高的黄师塔,巍然屹立在江边,流动的江水,从塔前向东流去。这里,诗人首先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特别是在一句中,“塔”是静止的,而“江”是流动的。诗人运用了动静结合方法,,描绘了一幅极为壮美的景象。这一句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作了解说。陆游说:“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句。”也就是说,诗人触景生情,即使僧亡,但塔(僧人的墓地)犹在,从而暗示了一种悲怆之情。
接着第二句写道:“春光懒困倚微风。”“懒”即疲惫。“倚”即随着,和着。意思是说,在这春天里,风和日丽,春光怡人,但也给人困倦,使人想随着温和的春风小憩。这里,诗人写了美丽的春光,也写了和煦的春风。其中 “倚”字用得很妙,不但将自己与大好春光融合为一,而且有“物我合一”的审美状态,其中也无尽的情感。可以说,这一句描写的美好春天景致,为后面抒情奠定了基础。
第三句诗人一转,有春风及其人的感受转而写桃花。诗人写道:“桃花一簇开无主。”“一簇”即一丛。“无主”即没有主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桃花,而主人已逝。在诗人笔下,虽然写的艳丽桃花,但却无主人,也只好静静开着,真有“物是人非事事休”之感。这桃花“开无主”正是诗人要表现的孤独之感,也是诗人借美景来表达心中的哀情。
诗人最后写道:“可爱深红爱浅红?”“可”即应当,或应该。意思是说,应当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这里,诗人在仅仅七个字中,重复用了两个“爱”字和两个“红”字,不但描写了自己对花的喜爱,而且也反衬了自己内心的抑郁与伤感。特别是诗人又用反问句,以此强化了桃花之美和诗人之情。正如杨伦在《杜诗镜铨·卷八》中对此评价的:“绮语令人欲死,叠用爱字有致。”
总之,这首诗歌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以乐景表哀情,倍增其哀。
诗歌在描写春天和煦的春风和美丽的桃花中,流露出“一簇开无主”的寂寞与伤感。
其次,动静结合,意蕴深刻、
在诗歌中,诗人描写景物中,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春来水涨,水流急促以及在江边的“高塔”的静美。在动静结合中,增添诗歌的意蕴美。